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军师联盟杨修之死是哪一集 > 第249章 论汉末教育环境推行科举的可能性(第3页)

第249章 论汉末教育环境推行科举的可能性(第3页)

“至于邸弟学”

军师联盟简单给出解释:“它跟四姓小侯学差不多,全都是贵族学校,招收的是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与河间王的子女。”

“其中,年龄在5岁以上的40余人,又招收邓家近亲子孙30余人,在宫廷中开办,专设教师和保姆,教以经书。”

“据说邓太后每天早晚,都要亲自到邸第对孩子们抚育教导,恩宠到了极点,这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的学校。”

刘辨倍感震惊:“受教了!”

军师联盟则继续介绍汉朝的教育体系:“此外,汉朝还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官学,郡国设‘学’,县道邑设‘校’,乡设‘庠’,聚(村)设‘序’。”

“所以,汉朝的教育体系还算是比较完善的,只是它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关,在朝廷的教育机构称太常,是兼管教育的,地方学校则由各级行政长官兼管。”

“专家猜测!”

军师联盟强调道:“可能正是因为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关,教育工程由太常及各地官员兼管,才导致它没有最终成长起来。”

“不过,也正是因为汉朝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倒是给辩爷推行科举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难度系数骤降。”

纯粹的新鲜事物,不管它再好,想要让人接受,总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才可能真正被人接纳。

如果大汉没有从中枢到地方,甚至深入到村落的教学环境,专家想要推行科举制,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它相当于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最为重要的是,教育体系虽然容易搭建,但能否被百姓、士族接纳,却是一个非常严肃,且不容忽略的过程。

“没错。”

刘辨饶有兴致地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军师联盟则继续道:“太学的学生为博士弟子,也称太学生为‘诸生’,除由京都直接挑选入学的‘正式生’外,各郡国县邑选送的地方知识青年为‘特别生’。”

“只是在出身方面,太学生中贵族子弟居多,但也有家境较为贫寒的子弟,‘正式生’为公费,朝廷给俸禄;‘特别生’为私费,食宿需自理。”

“”

“这还仅仅只是官学而已,东汉的私学之风更盛,其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两种:一为蒙学,二是精舍。”

“蒙学即童蒙学习的地方,也称为书馆,教师称之为书师,学习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专注于孩童启蒙。”

“书馆所用的字书,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急就篇》,相传是西汉史游编撰的。”

“《急就篇》共1244字,内容包括姓氏、衣着、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方面的应用字。”

“其全文押韵,没有重复字,句子有七言、四言、三言等,既便于记诵,又切合实用,流传非常广,是自汉到唐的主要识字课本。”

“”

“至于精舍,相当于民间的太学,是由经师大儒教授,比如说郑玄,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精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

“精舍弟子分为两种:一为及门弟子,是亲身来受教的;二为着录弟子,是把学生名字登录在有名望的大师门下,不亲自听教师讲授,是属挂名求学。”

“”

刘辨实在是没有想到。

在汉朝的教育体系与环境中,居然可以找到现代的踪影。

而且,在专家介绍过以后,刘辨甚至感觉,所谓的知识被世家豪族垄断,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毕竟私学盛行,不少贫寒人士是有机会学习的。

这的确让刘辨大开眼界!

“当然!”

紧跟着,军师联盟强调道:“太学的教学制度,虽然并不严密,也没有规定学习年限,更不注意考勤。”

“但有一点,对咱们推举科举制,却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它非常注重考试,用考试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