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76年赵光义害兄篡位,到现在已经近3年过去了。
他本以为自己早就掌握住了朝局和人心,结果这次涿州拥立的事情才让他发现,自己在朝臣中的分量远没有那么坚固,赵匡胤及其血脉仍然广受爱戴。
所以当他面对赵德昭时,一怒之下动了杀心,决定用毁灭这种最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其威胁,
赵光义杀了为军请愿的赵德昭,不但伤了几十万浴血拼搏的将士的心,还意味着彻底打开了诛杀亲族的口子,之后他只能将今天对赵德昭做过的事再对赵德芳、赵廷美做一遍。
争皇权这种事,要么不做、做就做绝,赵光义也要被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其实和赵德芳、赵廷美他们比起来,赵德昭待遇还算好。
起码他叔叔还费尽心思给他编了一段故事去搪塞历史。到了后来他弟弟赵德芳的死,直接就是三个字:
“寝疾薨”。(赵德芳死的时候23岁,寝疾薨?)
到赵廷美死,则是布下了一个大局,一步一步的搞臭以后,最后再下杀招,而且人死之后还一直在泼脏水。
可以说,因为高梁河之战,赵光义由于对失去皇权的恐惧,杀掉了赵德昭,算是打开了第一个潘多拉的魔盒。
那么接下来,他会因为惹怒辽国,引发了接下来数十年的宋辽战争,并且宋朝败多胜少、最终屈辱求和。
只不过,这第二个潘多拉魔盒,主动权不在赵光义自己的手里。
我们再结合辽国的角度,来复盘一下高梁河之战:
本来辽国很害怕宋国,如果不是宋国主动挑起战争,即便白马岭杀的辽军大败、再灭掉北汉,辽宋之间也不会发生战争。
赵匡胤建宋的时候,睡王耶律璟都已经在位快10年了,整个辽国被折腾的元气大伤,这也是赵匡胤敢放手征服南方的原因。
但是随着耶律贤969年继位后,不长的时间里就展现出了贤明君主的气象。
所以赵匡胤在准备征服南唐的时候,专门提前派人到辽国缔结合约,目的就是担心素来通过海船与南唐勾兑的辽国在背后出兵。
而面对赵匡胤递来的橄榄枝,辽国也非常上道,二话不说就签下和约了。
直到赵光义这次打北汉,辽国仍然是极为克制的应对一切,立足于防守、从未主动挑衅。
个中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宋朝从建国开始,在赵匡胤的领导下部队一直在打仗、打胜仗,国力也是飞速发展。
面对这样一个稳固辽阔、尚武能打的中原王朝,刚刚历经巨大动荡的辽国从骨子里是十分忌惮的,他们摸不清宋国的底,他们也害怕轻易交战,万一不胜会带来毁灭性后果。
其实这个时期的宋辽之间,就是典型的麻杆打狼两头怕,所以敌不动、我不动,成为了双方不约而同的动作。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老成谋国之道。
但是这次赵光义高梁河之战的主动出击,不但没取得突击的效果,反而是把自家的底给漏出去了。
辽国虽然见识到了宋军强悍的战力,但他们更看到了赵光义外强中干的本质,这种情况下,当然要出击了。
再者说,作为以武立国的北方民族,被揍了如果不找回场子,皇帝的威信也会动摇的。
赵老二,我们要来打你屁股了。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