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唐朝那些事免费阅读 > 第四章 藩镇平服(第1页)

第四章 藩镇平服(第1页)

淮西镇的平定,使天下藩镇大受震动。在李纯一鼓作气、恩威并施的强大攻势面前,成德的王承宗也主动上表归服,其他藩镇也在认真思考自己的出路,大部分都选择主动臣服朝廷这条路,只有平卢的李师道选择继续对抗,所以最终未能逃脱覆灭的下场。由此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暂时结束,元和中兴的局面已真正到来。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一日,长安城内外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因为所有人全都盼到了淮西镇的彻底平定。前两年因为前方战事吃紧,李纯也因此取消了新年元日朝会,今年是三年中的首次新年朝会的,事实上,李纯是为了照顾群臣的情绪才举办这次朝会的,而他本人的心思则完全没有放在朝会上面,因为他的心中始终在思考如何彻底平定藩镇的问题。

新年过后,李纯即正式考虑对成德用兵的问题。

自李纯讨伐淮西以来,成德的王承宗一直惴惴不安,他清楚地认识到,淮西如果失败,朝廷下一个目标或许就是自己。因此,王承宗对朝廷发动的征讨淮西之战,多方进行破坏阻挠,最终迫使李纯第二次征讨成德。虽然他利用官军内部不协调统一的弱点,顶住了官军的征讨,使得李纯再一次罢兵。然而这一次王承宗不再像元和五年(810年)那样,对朝廷的罢兵感到高兴,他十分明白李纯这次罢兵并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是为了集中兵力征讨淮西,淮西一旦平服,成德将成为李纯的下一个目标,如今这一天真的到来了。

在淮西之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柏耆的人向韩愈建议:吴元济已经被擒,成德的王承宗一定会吓破胆,此时如果拿着宰相裴度的书信前往成德劝说王承宗投降,相信他一定会主动归服,这样朝廷既可以免去劳师远征,还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韩愈将柏耆的建议上报给了裴度,裴度批准了这个想法,并让柏耆前往成德进行劝降。

柏耆到成德后,向王承宗转交了裴度的书信,王承宗是如何答复的,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此后不久,王承宗便通过魏博镇的田兴向李纯请求归服,当时王承宗提出,自己可以向朝廷作出四个方面的让步:

一、愿意将两个儿子王知感、王知信以及牙将石讯等人送往朝廷作为人质。

二、向朝廷献出先前有争议的德、棣二州。

三、朝廷可以派官员来成德镇任职。

四、将辖区内的赋税按规定向朝廷上缴。

王承宗所提的四个让步,事实上有着很深的用意,将儿子和牙将送入朝廷当人质,意味着王承宗本人如果去世,本镇节度使一职将不再世袭,节度使的任命权将归于朝廷。归还德、棣二州,是李纯第一次征讨成德时提出的要求,王承宗当时予以拒绝,并因此挑起了战争,此次旧事重提,王承宗是向李纯表示自己的悔过之心。

王承宗之所以要通过魏博节度使田兴向朝廷表示归服,是因为田兴既和朝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又和自己没有什么矛盾,而田兴也十分愿意帮助王承宗。为此田兴上奏李纯,认为与其朝廷再次兴兵讨伐成德,不如趁此机会接受成德镇的归服。这样既可以免除战争对河北地区造成破坏,又可以避免朝廷万一出兵失利,造成尴尬的局面。

李纯最初接到田兴的奏章后并没有批准,因为他实在难以忘掉两次征讨成德的无功而返,而给朝廷带来的巨大耻辱。现在淮西已经平定,李纯携着平定淮西的势头,完全有把握再以武力平定成德。

对于李纯的态度,田兴很有耐心,为了劝说其接受王承宗的归服,他三番五次地上奏李纯请求赦免王承宗。最终经过权衡再三,考虑到如果继续拒绝可能会伤害田兴的善意,李纯最终同意赦免王承宗。

四月二十日,王承宗之子及牙将到达京城并献德、棣二州图印,四月二十七日,李纯正式发布《赦王承宗诏》,诏书颁布后,尚书右丞崔久奉命到镇州(今河北镇定)加以宣慰。王承宗身穿素服,十分恭敬地接受诏命,此后再也不敢与朝廷对抗,尤其在转年朝廷平定平卢后,王承宗再次上疏朝廷,表示成德镇所有官员的任命,全都由朝廷决定。

自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王承宗归服后,一直到唐穆宗李恒即位后的长庆元年(821年)七月,成德镇一直比较稳定。虽然当时王承宗本人没有入朝,但从朝廷的整个局势来看,李纯接受王承宗的主动归服,还是十分明智的,这不仅省去了朝廷的兴师动众,而且从客观上讲,也为接下来征讨平卢积攒了足够的力量。

现在,李纯要面对的就是平卢的李师道,和成德镇相比,李师道可谓是将对抗之路一条道走到黑。

争取平卢

在朝廷征讨淮西镇的三年时间里,李纯征召诸道军队参战,但却始终未让平卢镇出兵。李纯担心李师道会借出兵之名,与吴元济军队互相配合,进而干扰征讨淮西的大局。

然而三年多的时间里,李师道始终活跃着,除了在两京制造烧粮仓、刺杀宰相等重大事件,以干扰朝廷征讨淮西之外,还曾出兵彭城(今江苏徐州)突袭官军以支持吴元济。如果没有魏博镇的掣肘,李师道早已经是大兵南下和吴元济联手共同对抗官军了。

当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颜攻取凌云栅,淮西镇呈现败亡的形势时,李师道不敢再公开支持吴元济,并派使者进京请求归顺。李纯为了集中力量平定淮西,暂时同意了李师道的请求,并派给事中柳公绰宣慰平卢。然而无论是李纯还是李师道心里都明白,平卢镇所谓的归顺仅仅是表面现象,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

淮西镇平定后,李纯利用刚刚打了胜仗的大好形势,派心腹之臣、时任兵部员外郎的张宿前往郓城,让李师道效仿王承宗归还朝廷州县并以儿子为人质。如果说平定淮西之前,李师道所谓的归顺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话,那么现在李纯则要求李师道必须进行实际意义的归服。

当时围绕着真正归服朝廷还是继续负隅顽抗这一问题,平卢集团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自从李师道担任平卢节度使以来,其内部就一直存在倾降和造反两派。

元和元年(805年)李师道初掌军务时,朝廷任命久久不至,他就准备抢掠周边州县进而对朝廷施加压力。但部将高沐坚决反对,他主张李师道马上向朝廷交两税、置官吏,表示臣服朝廷。李师道听从了高沐的建议,最终取得了皇帝李纯的任命。此后每当李师道准备反叛时,高沐与其他几位部将郭昈、李公度等人均加以劝阻。

但以判官李文会、孔目官林英为首的另一派,却利用李师道对他们的信任,竭力主张反叛朝廷。他们告诫李师道千万不要以贡献十二州之地的代价,成全高沐等人忠于朝廷的名声。于是在李文会等人的挑拨下,李师道开始疏远高沐等人,将其排挤出核心集团,遣任莱州(今山东掖县)刺史。高沐内心十分不满,他在莱州上疏李纯,报告了李师道图谋不轨的想法,得到了李纯的称赞。

孔目官林英利用进京奏事的机会探听到了高沐投靠了朝廷的消息,秘密向李师道汇报了此事。于是,李师道开始在内部对主张归服朝廷的人进行清洗。高沐被骗回镇州后直接处死,郭昈、李公度等人都被划为高沐的同党或被处死,或被流放。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郭昈在被捕之前,确实派心腹郭航前往吴宁镇联络官军将领李愿,称平卢沿海的莱州、淄州(今山东淄博)等地只有囚犯驻守,防守十分空虚,官军只要派三千人直接渡海就可以攻取。不过为了防止泄密,郭昈给李愿密信的署名为刘谅。李愿收到信后立即上报皇帝李纯,李纯让大臣们商议此事,结果朝臣们一致认为这是李师道设下的圈套,因为刘谅是李师道的心腹,是绝不可能联络官军进攻平卢的。

最终在误会之间,李纯没有采纳郭昈的建议,一直到郭昈被捕,这件事情才被查出来。

淮西被平定之前,李师道对于倾降派一支采取高压政策。但随着淮西的平定,使李师道又不得不重新考虑前途的问题,因此在这期间倾降派和造反派的斗争再次展开。

李纯的特使张宿到达郓州后,针对李师道讲究面子、不肯居于人下和不屈服朝廷的心理,为李师道分析了归顺朝廷的理由。在张宿看来,李师道的身份可以追溯为皇室宗亲,如果按照辈分排列的话,李师道还是当今皇帝的叔父,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师道确实不应该屈服。但平卢近两年反状实在太过明显,可是皇帝陛下依旧忍让,平卢镇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赶快向朝廷臣服,不然的话结局肯定会像淮西一样。

李师道听从了张宿的建议,立即遣使入朝请求割地臣服。李纯批准了李师道的请求,允许其割沂、密、海三州,并以长子入朝作人质。李师道按照李纯的要求立即去做,并奏报其长子入京的时间,应该说平卢的归服完成在即。

但就在此时,平卢内部的造反派再次开始兴风作浪,李师道的妻子魏氏反对让儿子进京当人质,而且造反派们煽动李师道,认为平卢自先节度使(李正己)以来,拥有十二州之地,精兵不下数十万,远不是淮西所能比的,如果最终对抗不过朝廷,再献出三州之地也不晚。

李师道听了造反派们的煽动,瞬间觉得很有信心,于是他再次下令将请降派全部打入大牢,然后借口平卢镇需要整顿税务,将张宿轰回了京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