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去前他甚至来不及同熟悉的人告别,自然也不曾看到密所默默里为他依依惜别的眼神。
这之后宫里头发生了许多的事。
永娴王后向来强健的身子忽然倒了,这一病便病得极重,大有不好之势。
这日,公主念叨起来:“王嫂这病来势汹汹,我本想亲自前往大悲寺为王嫂祈福。只是,王嫂现将这后宫事务交由我来打理,王嫂身边的近人何阿嬷又忽然病故,这宫里诸多的事务繁杂,我一时半会儿怕是抽不出空来。我欲命人代本宫前往,你们看看……谁去合适啊?”
段涟漪拿眼神扫了一圈周遭贴身侍婢、宫人,众人暗道这是何等尊荣之事,往常唯有宗室子弟或是朝中重臣方能担此大任,如今怎生把这等无上荣光给了他们这些非男不女、为奴为婢的下作之人?
公主这是何深意啊?
众人无声地等着公主下一步的决断,却见主子把目光定在了他们当中一人的身上。
“密所,你识文断字,深通礼数之道,就由你代本公主前往大悲寺为王后娘娘祈福问安吧!”
公主发了话,密所自当应承:“是,奴婢遵公主令。”
她尚未起身,公主又说了:“侍婢出门多有不便,传我的旨意,命李原庸将军陪同前往,一路护送。”
密所笑咧了嘴角,原来公主的深意竟在这里。尚未站直的身子又跪了下来,密所由衷道:“谢主子大恩厚德。”
被指派一同前往大悲寺的另一人就没有那满心的欢喜了,耀王爷病故,永娴王后一病不起,李原庸身边之势十去八九,正经历人情冷暖之际,忽又接到此命令,叫他如何轻松得起来。
不论喜欢与否,到底是公主令。如今涟漪公主接王后的委派掌管整座后宫,她的令与后令无异,他只能尽全力而为。
他遵照公主令定下日子,此去大悲寺路途遥远,他命人备好了马车,差了一小队侍卫随行,准备好祈福一应物品用度。
到了日子,他早早地在南门守着,只等她前来。
心知这又是嘈杂的一路,他的耳根断是捞不到清净的。
还能如何?
只得认了命。
第三章 求上签姻缘未有份(1)
“你在南门为守将还惯吗?好些日子不见你了,你好像黑瘦了些,想吃什么同我说。若是多有不便,我做得了,支了小宫人命人送去给你。要是哪里衣衫破了、旧了,我替你缝补便是。我在浣绣阁做了近九年,这些事再难不倒我。”
密所一个人唠叨了半日的工夫,也不见他回话,实在忍不下去了,她恼地冲他吼:“你是哑巴不是?竟一言不发!”
她的火气还真起了作用,半日不言不语的李原庸竟开了口,但只有四个字———
“惯、无、不必。”
“什么?”他说的这是什么莫名其妙的话,她竟听不懂。
李原庸懒散地同她解释———
“在南门还惯吗?惯;想吃什么?无;衣衫破了旧了交由你?不必。”
简明扼要,不多一言,不废一语。
她嗔道:“你还真是很吝惜那几弯口水啊!”她坐在马车外面,两只脚悬空晃荡着,嘟着嘴气鼓鼓的模样,“你就这么不待见我,不乐意同我说话?”
他又说错话了?李原庸偏过脸来望向她,“我嘴笨,未免说错话,还是不说的好。”
“只要你乐意同我说话,说什么我都爱听。我恼的便是你总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把人一颗暖烘烘的心硬是逼冷了,凉透了。”她噘着小嘴,气恼中不乏稚气。
望着她,难得地,他起了说话的心:“我幼年离家,长年在外漂泊。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居多,早已习惯了沉默寂静的独居生活。后来进了宫,跟随耀王爷身边。那时永娴王后便同我说,这宫里想盼着耀王爷死的人太多了,王后有令,要我关上嘴巴,打开双目双耳。我遵照后旨,用心去看去听,更是不敢多说一句。只是不料,即便如此,耀王爷还是去了。”
他幽幽一声长叹,除了无尽的感慨,哀悼长久的主仆之情,更有几分复杂的深意,好似长久的希冀一夜落空———密所听出来了,却嚼不出这其中的味道。
索性撇开,她打食盒里取了道点心出来递到他面前,“赶了这么久的路,累了吧?请你吃我小时候常吃的一道点心———丽江粑粑。”
“这好像是纳西族的名吃吧!”他幼年时便四处游历,到的地方多了,吃过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接过她手中的点心,他咬了一大口,跟他曾吃过的丽江粑粑还真就一模一样,“你怎么做出来的?”她可不是纳西族人。
说起做小食,密所可就有得说了,“做了面团,在大理石上抹搽些油,将面团擀成一块块椭圆的薄片,抹上猪油,撒上火腿末卷成圆筒,两头搭拢,中间包入糖、芝麻、瓜仁、核桃仁等,以作馅心,最后用小火煎成金黄色,吃起来外焦里软,格外香甜。”
她咂吧了一口,不住地摇着头,“我在家的时候吃的丽江粑粑是用丽江特产的小麦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