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生经验的总结。名心切,这对一个中国文人差
不多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从小他们就受到这样的
教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而
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为天下的最大耻辱。我们
不能容忍一人去为盗为匪,为娼为妓,但我们能接受
并欣赏一个人成功成名,立德立言。我们只知道为盗
为娼的危害,但不知道成功成名的危害。
名心切的人,必然俗见重。名心的表现形态是多种
多样的,如成功、成名、成人、成才、成绩、成就、
成仁、成礼、成全、成事、成家、成熟,等等,正是
这样一种广泛的,普遍的心理愿望;使人们对任何事
情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期待,事事周全,样样完满,
件件顺遂,这就是俗见。自然,就对疾病的有无,子
孙贤良与否也格外看重。没有得到,就希望得到,得
到了,又害怕失去;自己得到了,害怕子孙失去,自
己没有得到又希望他们得到。人一天到晚就处于这样
的患得患失之中,何处是个尽头呢?
怎样消除这两种弊病呢?曾国藩在同一篇日记中继
续写道:“今欲去此二病,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
仅(只)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遂,子姓之旺否悉由天
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
淡而忘之,庶(也许)此心稍得自在。”
曾国藩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病根,而且也找到了治疗
的方法。一个“淡”字可谓一字千金,淡然无累,淡
然无为,深得庄子真意。庄子说:“淡然无极而各种美
德归属于他。”在《刻意》中他说:“平易恬淡,则忧
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全其德而神不亏。”这样心
静神宁,莫然无愧,才能四时安平处处顺利,悲哀的
情绪不能侵入。
曾国藩是按照中国圣贤的内圣外王之道来要求自己
的,即《大学》上格、致、诚、正、修、并、治、平
八个步骤。曾国藩是中国儒学传统熔铸的典型人物,
由此可见,修行与治平在他看来是决不可分的。曾国
藩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正如他自己总结的名为“从
德”。即曰:勤、俭、刚、明、孝、信、谦、浑。
勤在“八德”中,“勤”居首位,曾国藩本人谈得
最多,体会亦最深。它与曾国藩的“力行”思想有着
密切的联系。他说:“‘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