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板是必备的学习用具。父亲找了块一尺见方的薄木板,用墨汁刷黑,钻两个眼儿,拴上绳子,我便挂在脖子上去上学。晨读时,琅琅的读书声一片,给整个村子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老师上完课就布置作业——一个字写十遍,带上拼音。作业本是奢侈品,只有做正式作业才用,做练习只是在地上写。学校有个操场,那时我觉得操场很大很大,比我家院子大很多很多。长大后我再去学校,突然觉得学校的操场竟如此小,比我家院子大不了多少。老师在操场给每个学生划出一块地,让学生去写,他在一旁看书。粉笔要花钱买,所以大伙儿都用电墨(电池中间的碳棒)写,既节省,写的字又清楚。那时农村用电池的人很少,废电池极不好找。幸好我们村紧邻着西北农学院(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学院北门外有个垃圾坑,每到星期天我们就去那里捡废旧电池,同学们用的电墨几乎都是在那个垃圾坑捡来的。一节写字课下来,同学们的手是黑的,脸也是黑的,似乎扒拉了煤堆。好在老师也是本村的,并不计较学生的卫生,他认为,只要完成他布置的作业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算术课比较难。十以内的加减法好说,可以掰手指头算。到学习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出现了问题,因为手指头是不够用的,总不能让学生脱了鞋掰脚指头吧?老师有办法,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二十根小竹棍,用绳子串起来,以备学习用。于是,不光是我,同学们的脖子上都多了一串近似佛珠的东西。
庄稼人识字的不多,但都对孩子们的读书寄予了无限期望。我父母更是如此。父亲幼年时上过几天私塾,秉承了他的先生的教育方法,每天晚上要我给他背书。背书我倒不怕,就怕父亲那小簸箕似的巴掌。父亲的巴掌老在我的面前晃悠,一晃悠我就走神,一走神我就卡壳,父亲就用巴掌扇我的屁股。父亲对我读书寄托着很大的期望,他并不是盼我读好书去做官,而是希望我将来能当个医生或者教师。
可是我却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学坏了。我开始偷父亲的钱,买零食买连环画。这一恶劣行径很快就被母亲发现了。还有什么比希望破灭更让人难过呢?母亲哭了,哭得十分伤心。
母亲不敢把我偷钱的事讲给父亲,她知道父亲脾气坏、巴掌重。一天,父亲不在家,母亲叫来了邻居三嫂(三嫂是母亲的同龄人,也是母亲的好友),她自己用笤帚疙瘩吓唬着教训儿子,让三嫂在一旁护着我,催我快认错,并让我保证以后再不偷钱。母亲的笤帚疙瘩扬得很高,落得却很轻,加上三嫂在一旁护着我,我的屁股蛋上只是轻轻地挨了几下。
晚上睡觉时,母亲紧紧搂着我,抚摸着我的屁股蛋,问我疼不疼。我故意撒娇说“疼”。
“都是妈不好,心太狠了。”
我觉着脸蛋上有点儿水的冰凉。啊,母亲哭了!
我慌了,急忙说:“妈,我不疼,刚才我哄你哩。”
母亲亲着我说:“我娃真乖。妈给你讲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两个娃娃,一个叫牛牛,一个叫马马。他俩在一个学堂念书,书都念得很好。有一天,他俩出去玩耍,看见草坡上睡着一个孩子,戴着一对金镯,他俩一人捋了一个拿回了家。牛牛的妈妈问牛牛金镯是哪儿来的。牛牛说了实话。牛牛的妈妈把牛牛打了一顿,让牛牛把金镯还给人家,不许他再拿人家的东西。马马的妈妈却给马马炒了两个鸡蛋,还夸马马本事大……后来,牛牛中了状元,马马偷了一家杂货铺,还伤了人命,被抓住判了死刑。马马被执行死刑那天,马马的妈妈去法场送行。马马早已是大小伙子了,却要吃一口他妈妈的母乳。他妈妈把乳头掏出来让儿子吃。马马一口把他妈妈的乳头咬了下来,哭着说,‘都是你害了我!’……林娃,你睡着了?”
“没,我听着哩。”
那一夜,我久久不能入睡,老想着母亲讲的故事。
四
母亲和父亲一样,都对我读书寄予了莫大的希望。有件事,我至今不能忘怀。
母亲虽目不识丁,可她却认得出父亲和我的名字,这让我惊奇不已。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制度,生产队每每分东西,都会在分给各户的东西上用纸条写上户主的姓名并贴在上面。父亲在世时,户主自然是父亲。父亲去世后,我接班成为户主。母亲每次取所分的东西时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父亲(后来是我)的名字。
我曾问母亲是怎么认得父亲和我的名字的,母亲笑着说,就那么几个字,看得多了就认下了。当时我除了惊奇,就是不解。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不认得自己的名字,却认下了丈夫和儿子的名字,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母亲过世后我才有所醒悟。一个女人嫁给了男人,她就把全部的依靠和希望都寄托在这个男人身上;再后有了孩子,她又把全部的依靠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她心中只有丈夫和孩子,唯独没有自己。这是中国妇女的贤淑美德,也是中国妇女的悲哀。
我读书是用功的。每天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做作业,母亲就坐在我的身边久久地凝望着,看我是怎样写字,又不时地用针为我挑拨灯焰,脸上现出欣喜的微笑。
一次,我在一张纸上写了大大的几个字让母亲看。母亲摇摇头,长长叹了一口气。
“我爱妈妈。”我大声念给母亲听。母亲一下把我搂进怀里,眼里闪着泪花,亲得我都喘不过气来。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连环画,我们这里不把连环画叫连环画,也不叫小人书,而是叫“娃娃书”。“娃娃书”图文并茂,是我童年的最爱。
读五年级的时候,我买了一套《岳飞传》娃娃书,钱是偷父亲的。这套娃娃书共十五册,第一册是《岳飞出世》,第十五册是《风波亭》,我记得清清楚楚。可惜的是,这套娃娃书一本也没被保留下来。
我也喜欢看《水浒传》。我那时还没有看到小说本《水浒传》,看的都是娃娃书,不是在街上书摊租着看,就是跟同学借着看。一百零八将的绰号我能背一多半,在村里的同龄伙伴中我可是独占鳌头。
年龄稍长一点,“娃娃书”便满足不了我求知的欲望,我开始读大部头小说,诸如《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也就是后来说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后来我买了一本《林海雪原》,这也是我的第一本藏书,可惜的是,我把它弄丢了,这件事至今仍是我心里的一个疙瘩。
说来惭愧,那本《林海雪原》也是我偷钱买的。那时我上小学五年级,对于课外读物有点饥不择食。一天,我从同学手中得到一本娃娃书,作业也顾不得做就如饥似渴地翻看起来。那本娃娃书残缺不全,无头无尾,内容却非常地吸引人。我一连看了好几遍都觉着不过瘾,为没弄清书中主人公命运的凶吉祸福而牵肠挂肚。同桌告诉我,那本书书名叫《林海雪原》,镇上的新华书店有卖的,一套十册,好看死了。同桌带有煽动性的广告语言,有着强烈的怂恿味道。我的心痒痒了,打算买一套回来,美美地看他个天昏地暗。
但资金是个严重的问题。上哪儿去解决呢?犯难之中,我想到了父亲的钱夹子。
父亲的钱夹子在衣柜里的一个木匣里放着。木匣没有锁,保密性能很差劲,每每取衣服时我都能看到它。最初,我也想光明磊落地解决没有资金的困难,向父亲要钱去买书,但又想到父亲一定不会批给我这笔款项。
父亲虽然很疼我,也很支持我读书,但他向来财政困难,爱莫能助。
思之再三,我决定铤而走险,做一回内贼。我趁父母不在家之际,掀开衣柜打开木匣,取出钱夹子。父亲的钱夹子实在是瘪得羞涩,钱币不超过十元。我不敢拿元以上的纸币,只是扫光了毛票和“分分洋”。
翌日,放了午学我家也没回,直奔镇上的新华书店。当我从营业员手中接过那套十册的《林海雪原》娃娃书时,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可一看定价,心顿时凉了。全套连环画定价两元五角,可我手中的钱仅有一元一角五分,连一半都不够,我翻着那十册书做着抉择,觉得舍弃哪一册都很可惜。营业员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她看出了我的心思,也猜出了我的经济现状,便微微一笑,拿来一册厚厚的书递给我,说道:“买这本吧,包你满意。”
我接书在手,仔细一看,是小说本《林海雪原》。再看书价,我不禁大喜过望,因为定价正好是我的囊中所有,我便毫不迟疑地把手中的钱给了那位和蔼可亲的营业员,不等她在书背页上盖“已售”的图章,就拿着书欢天喜地跑出了书店……
后来,父亲发觉钱夹子的钞票不够了数儿,问母亲用过钱没有。母亲觉得莫名其妙,说没用过。父亲怔怔地看着钱夹子,便向我投来怀疑的目光。我做贼心虚,急忙避开父亲质疑的目光,找借口溜出了家门,躲在麦场的草垛背后去读那本来之不易的《林海雪原》。
多年后,一位朋友来家看到此书,开口要借。我本不愿借,却碍于情面借给了他。谁知过了些时日,朋友来跟我说书弄丢了。我的心不禁一沉,忙问怎么会丢。原来朋友把书又借给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又将书借给了别的朋友……如此三传五传地就把书弄丢了。我十分生气,却看见朋友一脸的愧疚,无法发出火来。朋友感到对不起我,说改日到书店给我买一本来。
时光也许会老去,可童年的烙印却不会老去。如今,我的书架空着一个位置,我的心里也多了一丝遗憾。对着那空着的位置,有时我也在想,就算当年朋友真能买到书还我,我也会感到遗憾的,毕竟这一本不是那一本。那本《林海雪原》是我书架上的第一册书,它来之不易,记载着一个少年渴求知识的冒险经历,同时也记载着父亲的艰辛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