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清代一代人是指多长时间 > 三十一 魂断夕阳亭(第3页)

三十一 魂断夕阳亭(第3页)

杨奉说:“你们陷害忠良,罪恶滔天,皇天不佑,你们定会遭灭九族!”

杨震的孙子杨赐说:“你们这些奸佞坏蛋,我长大要替我爷爷杀了你们!”

樊闰听任杨家儿孙谩骂也不生气,依旧对着杨震说:“杨震,从荆州开始,你就与我作对,二十年了,你处处跟我过不去,一次次在皇上面前参奏弹劾,想扳倒我,除掉我。可是,你做梦也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败在了我的手下,哈哈哈!杨夫子,服输吧!”说着,用眼睛死死盯着杨震:“你杨四知不是杨青天嘛,你整天咒骂我们樊家兄弟、父子扰乱朝纲,大奸大恶。可是,皇上还是倚仗我们樊家坐天下。而你,大忠大善的青天大老爷,皇上却不信任你,你不觉得悲哀?”

杨震朝着樊闰那张丑陋的嘴脸,“呸”一口唾在他的脸上:“卑鄙无耻的小人!人在做,天在看。苍天长着眼睛呢,你作恶多端,必有恶报!你这种奸佞小人,终究会遭万民唾弃,遗臭万年!”

樊闰气得鼻孔朝天,大喊着:“杨震,你死到临头了还嘴硬,彪儿,去,送上皇上的御酒。”

樊彪举着酒樽再次递给杨震,得意忘形地说:“杨老夫子,你能活到今天也算命大,来,把这樽酒饮了,樽酒泯恩仇,你和我父亲这一生的恩怨也算了了。”

杨奉举起拳头说:“你们父子,不要狗仗人势!”

杨震死死盯了樊闰许久,盯得樊闰把头都扭到一边,然后杨震毅然地接过酒樽说:“无耻小人,用不着你们逼,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节操。我自打踏入荆州的那天起,就注定要跟你们这些奸佞小人斗到底。欣慰的是,我堂堂正正地生活在光明之下,而你们这些鼠辈,却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不敢见人。我会在阴曹地府看着你们父子人头落地,记住,老天是有眼的,不会让你们逍遥法外的!”

“你你你……”樊闰指着杨震气得说不出话。

杨让、杨奉兄弟扑过去夺父亲手中的酒樽,被杨震推到一边。

一生刚正不阿的杨震,决定以死明志。他转过头,慷慨悲愤地说:“夫人、儿孙们,死节,本是士大夫的寻常分内之事。几百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面对死亡尚且坦然,我又有何惧怕?你们都不必悲伤,我蒙太后、皇上之恩,位居堂堂大汉的三公之首。遗憾的是,我痛恨奸佞误国而没能来得及诛之,厌恶妖女乱朝而没能来得及讨之,我还有何颜面见于世人?我的死,若能使皇上迅速醒悟,看清这伙奸佞的嘴脸,我也死得其所了,也算为江山社稷尽心尽力了。”

樊彪说:“杨夫子,你一个乡野教书匠,腐儒之流,死到临头,嘴还这么硬!”

小杨赐喊着“爷爷”,去抢夺杨震手上的酒樽。杨震推开他,高举着酒樽。

这时,杨震已悲愤至极,说:“我杨震受太后之托,辅佐皇上,继承太后遗志,立志在几十年内,振兴大汉,使大汉国强民富、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天下唯一。没想到,如今奸佞妖女横行,抱负难以施展。与其受辱受刃,不如自赴黄泉。若能警醒皇上,不枉杨震之命。”

说毕,转身对妻子和儿孙们交代后事:“夫人、儿孙们,我死之后,以杂木做棺,用麻布做盖,不要送我回归祖茔,更不要设堂祭祀。我儿若都有出息,能继承为父的遗志,报效朝廷,就是对为父最好的安葬。”

小杨赐和杨奉、杨让都还在抢夺杨震手中的酒樽。

杨震说罢,更加悲愤,翘着胡须,端着酒樽仰头高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夫人哪,儿孙啊!我去也!”

这是杨震所喜欢的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表明了杨震内心委屈。他强自压抑着心志,压抑着激愤,忍受罪名而遭小人羞辱,忍受冤屈和耻辱苦苦煎熬,保持清白之身,保持清白之道,像前代圣贤屈原一样,为正义而死。

说毕,杨震并没有饮鸩,而是直身而起,怀着满腔的冤和无限的恨,愤然将酒樽砸向樊闰头上,转过身,一头向夕阳亭的方柱上撞去。“哗”的一下,头部的鲜血喷流如注,之后便倒在柱前的地上不动了,鲜红的血洒在夕阳亭。

全家大惊,待柳氏和两个儿子反应过来扑向杨震时,一切都晚了。杨让和杨奉抱起父亲,杨震浑身软塌塌没有一丝气息,已经咽气了。

夕阳亭内,一片鲜血红如残阳。

樊闰父子没想到杨震如此清风傲骨,以死明志,一下子慌了神。小杨赐转身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向樊闰砸去,吓得樊闰、樊彪转身上车,带着谢恽、宦官、禁卫仓皇而逃。

顷刻一片哭声。柳氏将满头是血的杨震用夹袍盖着,抱在怀里,哭得昏天黑地。

杨奉哭着说:“娘,不管我爹临终前如何叮嘱不要送他回归祖茔,我们兄弟二人都要把我爹运回潼关老家安葬,不能埋在这儿!”

柳氏和孩子们一定要把杨震拉回潼关安葬。他们心里明白,潼关老家是杨震一直的牵挂,那里有他的父母、亲人和友人,有他亲手开办的学馆,有他成百上千的学生,有养育他的黄土黄河,他怎么能不想回去呢?今天,就是再难,柳氏也要跟孩子们一起,把杨震的魂灵带回家。

杨让给母亲说:“娘,我和奉儿跟宝哥去城门口把咱们身上所有能卖的东西都卖了,看着给我爹买好衣物及棺木,回来给我爹入殓。这儿,娘你和春兰嫂子、赐儿先照顾我爹。”

柳氏看着白发苍苍、满身是血的老爷,泪眼模糊。她知道,眼前所有的家当,除了车上那些书,没有值钱的,就是卖掉身上所有值钱东西,也无法买下一口棺木和衣物。柳氏想到此,一时难住了。

冯宝也在盘算如何料理老爷的后事,他也一筹莫展。

因为,杨震这二十年所遭遇的一切只有他最清楚。他在想:老爷呀,这些年你把自己克扣尽了,也把苦受尽了。同是在朝廷做大官,人家刘凯家的“刘府”是豪华府第,而老爷自到洛阳直到官居首辅大臣,十多年却一直住在洛阳城西北角窄巷小院里的那个“杨宅”;听说人家刘章家的生活,鸡鸭鱼肉甚至鲍鱼海参、美酒长年不断,而老爷一家,平时除了来客,都很少买菜;听说樊闰一家连奴仆穿的都是绫罗绸缎,而老爷一家穿的都是粗布衣裳;听说樊闰父子上朝下朝,不是坐车驾,就是骑马,而老爷父子进宫上朝,永远都是轻装简从,徒步行走;听说樊闰在荆州时,土地田产就有上千亩,在洛阳郊区就更多,而老爷家在老家水峪口不过薄田二三十亩。曾几次有人劝他为儿孙留点儿产业,他回答说:“让后人称我的子孙是清廉吏的子孙,这不就是最宝贵的产业吗?”听说别人给樊闰父子送的贿赂数都数不清,而这对父子将其挥霍一尽,可老爷月月的俸禄舍不得花,大多用于儿孙读书,用于周济亲戚和其他可怜的人;听说在朝廷,老爷总是勤以务朝,廉洁从政,而那个樊闰总是疏于朝政,贪赃枉法。老爷,你太苛待自己了!

杨震几个儿子后来都通过考试取士,相继出来做了官,杨震经房东同意,在北边正房的庄基上盖了三间瓦房,东边又盖了一间茅屋灶房。老大杨牧因在长安做官,一家子都了长安。而这庄院落,杨震住正屋东间,老三杨秉一家住西间,老四杨让一家和老五杨奉一家住在西厢房上两间,冯宝仍住下屋。一个狭窄的小院住着几十口子人,但杨震十多年一直没有离开过那个窄小的“杨宅”。杨震的母亲还在世时,杨妻柳氏一边侍奉八十多岁的婆婆,一边一年四季不分白天黑夜,坐在纺线机前、趴在织布机上纺线织布,为丈夫做衣做鞋。

后来,婆婆去世后,几个儿媳也进了门,按说该歇口气了,可是,几个儿子相继通过读书考试,出去做了官,老二杨里学业一般,没有出去,家里就剩下柳氏和老二一家子收种那几十亩地,大部分种粮食,少部分种麻,一点点能浇水的地种菜。这些年,杨震与冯宝,以及后到洛阳的几个儿子吃的蔬菜和粮食,主要是从潼乡供给,因为洛阳距潼乡也不是太远。蔬菜方面,夏秋季节,主要收种芋头;初冬季节收获葵菜、芜菁等。漫长的冬季和青黄不接的二三月,正是人们日子难熬的时候,冯宝按照潼乡老家人的习俗,把从潼乡送来的各种蔬菜储藏在院子东墙根他挖下的地窖里,吃时再取。在冬季,他把一少部分葵菜叶子腌在小缸里,而把大部分的葵菜叶子和芜菁叶子用豆腐浆做成酸菜,就饭吃。一年有多半年都是吃这酸菜。主食方面,杨夫人与二儿子杨里把地里收种的大豆在村后的水磨上磨好,磨成大豆面、大豆糟,连同豆腐用牛车送到洛阳。朝廷发的俸禄谷物小米,舍不得吃,就又带回潼乡让年老的母亲吃。潼乡水峪口那一带山坡地,由于地处山根,见太阳的时候少,种不成小麦,种下的十年有九年没收成,因此,他们一家长年吃粗粮,一年除了大年初一包饺子,很难吃到细粮。这是遇到好年成,若是遇到歉收年或干旱年,颗粒无收,人们只好挖野菜,吃山上的葛兰叶。冯宝常常感叹老爷太苦自己,杨震总是心情沉重地说:“我们的大汉多灾多难!今儿个几十个郡国水灾和冰雹,明儿个几十个郡国旱灾和蝗灾;今年几十个郡国震灾,明年又是多少个边地郡备受战乱之灾。比起天下那么多缺吃少穿的百姓,我们好多了。在朝廷,太后尚能节衣缩食,我们更应该如此。”杨震离开潼乡那年,走时叮嘱五个儿子,他不要求什么,只要求他们每月把各自的学习情况写信告诉他。他教子极严,教育他们“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因此,他把他的俸禄一点儿都舍不得花,都给孩子买了灯油、笔墨,供他们读书用。

人人都知道杨震是一个清官,但不知道他清贫到什么地步。其实,他清贫到连回家乡关西的盘缠都没有,撞死在夕阳亭后,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他在朝为官二十年,只有一身朝服和一双朝靴,晚上洗,白天穿,勤俭朴素几十年。他把自己每月领到的俸禄一部分寄回老家,作为学馆的办学之用,一部分,早先用于奉养自己在家的八十多岁的老母和养活妻子儿子,老母去世、几个儿子成人成家后,他又把这一部分俸禄用于他所看到的所知道的贫苦人家。

妻子曾劝他为后世子孙置办一些田产,他说,他的后世子孙,种庄稼的就凭自己的双手置办田产,出仕的都要做清白吏,用节省的钱自己置办田产。

二十年前,冯宝原是潼乡泉湖学馆的一个下人。当时,学馆住着一些家在外地的学生,需要一个做饭看门的人,在老腔戏班子的冯宝父亲与杨震是朋友,杨震就把住在附近村子潼亭村里的冯宝找来,白天给学生做饭,晚上看门。杨震赴荆州时,冯宝见杨震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舍不得离开杨震,一定要跟随杨震。后来,杨震考虑到自己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生活也需要有人料理,就把冯宝带上了……杨让、杨奉安放好父亲的遗体,然后就急着与冯宝去洛阳城为父亲想办法置买棺材衣物。这时,成百的城中百姓从洛阳城里跑出来,追送杨震,他们追到夕阳亭一看,才知道杨震已经遇难,一个个跪在杨震周围哭泣。原来,杨震一家被遣回关西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百姓纷纷追到夕阳亭为杨震送行。

百姓一看现场的情景,知道杨震死后杨妻与孩子们都没有钱办后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