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越兵攻来?哪会有这样的事情呢?”
听到越兵入侵信息时,吴国少数留守部队起先还难以置信。
吴王夫差本身不把越国看在眼里,军队内部因而也受到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范蠡所领导的“恭顺作战”奏效。勾践的恭顺态度,伪装得实在太逼真了。
唯一有能力看出此一破绽的伍子胥,现在已是入了鬼籍的人。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482年)六月,越军攻入吴国。
乙酉日,五千越兵于吴都前方,将吴国留守部队歼灭。
勾践率领的越国大军,由吴都东门入城。这便是伍子胥临死前喊道“把我的眼睛挖出摆在吴都东门城墙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兵攻来、吴国灭亡的样子”这句话中的东门。
由于被抛进长江,所以此处并无伍子胥的眼睛。而且吴国此时也尚未灭亡。虽然如此,大势还是朝伍子胥预言的方向迈进着。
越兵攻入吴都的消息,很快由快骑急速禀报正在黄池的夫差。
“可恶!”
夫差震怒至极。
倘若攻打吴国的是齐或楚,夫差还能忍受。毕竟齐楚都是强国。可是,越国胆敢如此,能不叫人气绝吗!当年围攻会稽,本来可以一举亡越,后来因一念之仁而予以饶恕!这样的越国竟敢对吴国干闯空门的勾当,这口气还咽得下吗!
实际上,夫差震怒的原因还有一个。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2)
在这关键时刻干这样的事情,不是存心砸我的场吗!
这是诸国正在争取高峰会议议长席位的时刻。谁的实力大,谁就能占霸主之位。在这样的时候,国都却被弱小越国侵占,岂不成了决定性的负面影响吗?
“谁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谁的脑袋就得搬家!”夫差下达了严厉缄口令。
虽然如此,依据《史记》记载,因泄露秘密而被处斩者有七名之多。
黄池会盟,结果选定晋定公就任盟主。诸国做此决定的理由是:晋国在地理上的条件较佳,随时皆能派出大军,对时局安定会有所贡献。由于条件确实略逊一筹,夫差只得退让。
“都是勾践干的好事!”夫差气愤地叫了起来。之所以没有和晋定公争取到底,完全是因为自己有“国家生变”这个隐忧的缘故。
“大王,请您再也不要提起勾践这个卑鄙小人的名字!”西施蹙着眉头说。
夫差连出征时也带着西施。他是片刻不能离开她的。
蹙眉时的西施,显得更加美丽。微锁的眉际,使她更增魅力。据说,当时的吴国宫殿,因此流行宫女无悲戚之事也学着她蹙眉的风气。“东施效颦”之语,由此而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考量自己适合与否,只知道一味模仿别人——语源来自西施的故事。
“你说勾践是个卑鄙小人?”听到同为越国人的西施以这样的话批评越国国君时,夫差多少感到宽慰。
“他的嘴巴尖得像乌鸦。”西施回答。
“没错。勾践的嘴巴尖得像乌鸦。”
嘴巴尖凸是卑贱之相,这是当时一般人的看法。
“和这样的人争,岂不是降低自己格调?大王何必拿这样的人来和自己相比呢?……您应该把他当狗看待才是啊!”
“说得好!勾践确实是一条狗!狗咬你时,骂它也没用,因为畜生听不懂人说的话嘛!”
把对方视做狗,这是最大的侮辱。但不把对方当做同类的结果是:懒得与之计较,也就是怒意随即冲淡。
怒意是一种爆发性力量。按理夫差应趁这个力量炽烈之时,赶紧折返东南、###越国才对。而西施却巧妙地控制了夫差的怒意。
“勾践不过是一只野狗,我随时都有办法把他干掉!”夫差说。
黄池会盟后,夫差没有立即归国,依旧停留中原之地,企图攻打宋国。
“攻打宋国并非没有胜算,但国内情势不稳,我们最好回国一趟再说吧!”大臣伯噽说。
在归国途中攻打宋国,为的是显示自己有足够余力。由于自己不在国内而被如同野狗之越国咬了一口,但因此而受的伤却轻微得很——有意逐鹿中原的夫差,有必要给予诸侯此一观感。为此,他必须拿出证明。所以,他并没有直接返国,而在途中向宋国挑战。
吴确实非泛泛之国,被越偷袭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