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云峰开启了全面改造计划。
首先,他对工厂的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参考日立的生产车间,将原本混乱的生产区域划分成了原材料区、加工区、组装区和质检区,每个区域之间设置了清晰的通道,便于物料的运输和人员的流动。同时,他还要求在车间内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注各个区域的功能和操作规范。
在管理方面,王云峰制定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打破了以往的平均主义,让员工的收入与工作表现直接挂钩。他还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大家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
在羊城的电子厂内,一辆辆装载着日立彩电生产线设备的货车缓缓驶入。
工人们早已等候多时,眼中满是期待与兴奋。
然而,随着生产线一同到来的日本工程师,却给王云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难题。
日本工程师们一下车,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们神色冷峻,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设备的搬运与安置。
王云峰站在一旁,本想安排中国工程师协助,以便他们能尽快熟悉设备,掌握技术。
可日本工程师却将中国工程师拒之门外,态度坚决,不让他们靠近生产线半步。
“王桑,这些设备技术复杂,你们的工程师现在参与,只会影响安装进度。”为首的日本工程师山本生硬地说道,眼中透着一丝傲慢。
王云峰心中虽不满,但考虑到生产线安装的紧迫性,还是强压怒火,点头表示理解。
可他心里清楚,日本工程师如此藏着掖着,绝非长久之计,中国工程师若不能掌握维修技术,日后生产线一旦出现故障,工厂将陷入被动。
当天晚上,王云峰把工厂原来的技术厂长李民叫到办公室。
李民是个经验丰富、头脑灵活的技术骨干,在工厂多年,对各类设备都有一定了解。
“李厂长,你也看到了,日本工程师不让我们的人靠近生产线,这可不是办法。以后生产线要是坏了,咱们请他们来维修一次就得花上万美金,这成本谁能扛得住?你可得想想办法,一定要让咱们自己的人学会维修技术。”
李民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王总,我明白这事儿的严重性。这些日本工程师防备心这么重,想光明正大学到技术肯定不容易,看来只能动点脑筋了。”
第二天,李民便开始了行动。他先是安排了一场“欢迎晚宴”,邀请所有日本工程师参加。
晚宴上,李民热情地向日本工程师们敬酒,脸上堆满了笑容。
“各位日本朋友,感谢你们大老远来帮我们安装生产线,这杯酒我敬你们!”李民端着酒杯,挨个儿向日本工程师敬酒。
日本工程师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在李民的热情攻势下,渐渐放松了警惕。
酒过三巡,他们的话也多了起来,脸上泛起了红晕。
李民趁机与山本聊起了生产线的技术问题:“山本先生,我听说你们这生产线的核心部件特别精密,维修起来肯定很复杂吧?”
山本醉醺醺地摆了摆手:“那是自然,不过只要按照操作手册来,也没什么难的……”
李民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在心里默默记下。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仅凭几句酒后之言,根本无法掌握关键技术。
于是,李民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安排了几个年轻机灵的中国工程师,趁着日本工程师午休的时候,悄悄潜入安装车间。
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设备外壳,仔细观察内部结构,用相机拍下关键部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