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超级穷人txt > 第443部分(第1页)

第443部分(第1页)

十二岁以上的孤儿智力和视听都正常的只有三十四人,这些人先后都进入了胤禟开办的医学院。这就是第三件事了。尽管算不得很成功。

最初胤禟想要开办医学院的目的其实非常单纯。那就是他很怕死。自从他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清朝之后,死亡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除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之外,对于这个时代的落后的医学水平的极度怀疑,让他到了盛京之后,迫不及待的就想立刻成立一家医院。他的想法是虽然医学水平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医疗器械药品也不可能凭空出现,但是最起码他可以制造出一个医学进步的环境。他认为为什么古代各种科技水平方展都非常缓慢,而到了现代就变成了一日千里。最根本的原因除了教育水平低下外就是古代人不善于交流,很多东西都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结果造成许多发明其实都是无数次的失传、无数次的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于是,一等到肉食加工厂进展顺利之后。他就张罗着开一家医院。可惜让他失望的是没有几名郎中愿意受雇他的医院。不要说盛京,整个辽东地区稍微有名望的郎中都是没有一个愿意来,无论他许诺多少薪资。这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真正有名望的医生哪个不是家资殷实的。而郎中这个行当同样属于极度保守的职业,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绝对同样是这个职业的座右铭。

而胤禟又不想动用武力,或者用他的皇子的身份强请。结果最后的结果是他的医院虽然开张了。但是受雇的二十三名郎中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叫的响字号的,其中一大半是一直挣扎在贫困边缘的走方游医和草头郎中。无奈之下,胤禟只好矮个里拔高子。根据这些郎中的自报情况按擅长分为了五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还有兽医,后来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不久又开办了医学院。老师自然就是这些郎中。学生除了三年来陆陆续续加入的三十四名孤儿外也就只有三人先后到医学院报了名。当然开办医学院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这些郎中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研讨,共同进步。

不能说三年来医院和医学院没有什么成绩,但总的来说成绩不明显。因为医学这门学科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可是,三年来郎中们可以实践的机会实在不是很多。当然了,除了妇科以外。

妇科主要是接生这一块,盛京医院如今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三年来盛京医院开了四家分院。基本上主要业务其实就是接生。以至于盛京附近的接生婆们都处于失业的边缘。最终在半年前,十五个接生婆选择了去医学院学习。因为医学院答应她们,半年之后如果她们能够顺利毕业,就聘用她们到医院里任职,当然基本上还是主要负责接生。V!~!

外卷之三雄12

第二十四章海贸

之所以在接生这一块能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只是因为胤禟曾经在高一的暑假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陪着他怀孕的堂姐参加了一期孕妇产前培训班。再加上一些现代的医学常识,主要是在卫生消毒方面的知识。在胤禟这些知识的教导下,盛京医院妇产科足以整整领先了这个时代的接生婆们上百年。

因此,胤禟有时候常想:不说别的。如果今后大清绝大多数的产妇都能在医院接生,那他也应该算是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事业吧

…………

夏四月庚午,理藩院奏编审外藩蒙古四十九旗人丁二十二万六千七百有奇。

夏四月,康熙下旨将原胤禟名下的九家肉食加工厂收归朝廷已经三个多月了。自二月和硕简亲王雅布自己开办了一家肉食加工厂以后,科尔沁王卓索图等漠南各汗、以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为首的漠北各汗都相继开办了肉食加工厂。再加上辽东民间几个月来纷纷开办肉食加工厂,使得关外牛羊肉的价格一时飞涨。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与胤禟毫无关系了。二月,康熙将他身边原来的八名侍卫全部调回了京,然后重新补充了四位。原来的八位侍卫均出身于上三旗,而现在的侍卫穆哈自镶蓝旗,豪格来自镶红旗、李元亮、赵曼山都是汉军旗出身。康熙通过这个举动隐晦的表达了彻底放弃胤禟之意。使得郭络罗家门前重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机械学院虽然没有办起来,但是胤禟还是选了二十多个对机械方面有兴趣的孤儿跟在戴梓和黄履庄身边学习,这些孤儿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十岁,短期之内是帮不上什么大忙的,但是耳濡目染之下,过得几年相信一定能出几个机械方面的好手。而这几个月戴、黄二人一门心思全放在如何能让甜菜制糖的工序尽量简化些,尽量少费些人力。一是为了能省些钱二是关外的人口实在不多,而且满人大多宁愿苦捱着也不愿意做事。人力显得分外的不足。三是为了能够将来扩大生产成为可能。

制糖过程无非提汁、清净、蒸发、结晶和分蜜。戴、黄二人虽然绞尽脑汁,设计出了水力切片机、水压箱式榨汁机以及多种沉降器和过滤器。可谓大大减少了人力,同时提高了不少出糖率。可戴、黄两人却依然不满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高质量的钢铁以及合适的密封件。

关于密封件,胤禟倒是知道,如果有了橡胶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是胤禟依稀记得橡胶原产于南美,这个时候有没有被欧洲人发现并广泛使用他不清楚。只是辗转的问过几个耶稣传教士,却都不知道橡胶为何物。因此也只能做罢了。

至于说到高质量的钢铁,这的确很让胤禟头痛。看来没有高质量的钢铁,想要在任何方面有什么大的革新都是困难重重。不过要说到炼钢,胤禟除了知道要建高炉以外,其他都是一窍不通。再说要建高炉定然是非一日之功,而且有很大可能高炉还没建成就会弄的天下皆知。胤禟想了想还是作罢了。

有了皇子的身份虽然有些不少的特权和便利,但是同时也多了很多的限制。即便康熙现在放弃了他,很多事情也同样不能做。甚至更不能做。否则的话,说不定会被认为他心中不满,有怨言呢。想来想去,想要真的能够自由的作些事情恐怕只能最好不在大清的领土之内。

而实际上这几个月来,胤禟就一直在策划这件事情。

去年腊月,康熙颁布了金州港可以直接进行对日贸易。但是在五年前,日本方面就已经限制了每年入长崎港的中国商船数总数只有70艘。而且还规定了具体开航时间及发船地点。这就使得贸易的总量大大减低了。大多数的商船也都只能是一年往返一次,甚至有些两至三年才能轮到一次。尽管日本幕府方面的限制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的商品在日本相当走俏,所以因大量无法交易、被勒令退回的中国商船大多仍徘徊在长崎一带,伺机从事秘密的走私贸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