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殿试的题目李承平有过很深入的研究,其中以民生与经济、边海防、吏治为主旨的发策居多,这些问题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情势相呼应。
永兴帝的这道题读起来驳杂,细细品味下,李承平不得不承认皇帝在认知层面很不简单。
皇帝对于现实问题的看法,简直可以用一针见血来说。
大乾如今的问题有很多,其中的吏治问题就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
乾初在吏治方面注重选贤用能,刑法严苛,以重典治吏。
对于这点,李承平觉得要以才德衡量之法,主张考课贵精。
这道时务策就是以“求贤用人”发策。
永兴帝感叹:“其有能者,委以心腹,多面从而志异。察之不详,而用太骤之过。”
意思是开国以来,对贤才孜孜以求,但总难见效,其还感叹识人难、用人难,提出官员选拔、考核与监督的问题。
李承平越往后看,越觉得永兴帝有些好笑。
果然,师父在小黑屋特训时说的话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道理。
殿试考察这些新科贡士,不是皇帝的主要目的,皇帝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这些挤压的朝事,都是他的心头患。
这些贡士有法子处理最好,如若没有好的法子,那他就挑一份自己最最中意的便是,反正怎么都不亏。
殿试这一场考到申时,一道题看似驳杂,让人无可下笔,但写起来后,李承平很快就有些忘乎所以,很是投入。
写着写着就写嗨了,好在是在稿纸上作答,还有更改的余地。
将脑海中的思绪全部理清之后,李承平再次闭上眼睛陷入沉思之中。
对于这次殿试的文章,他必须要慎重对待,毕竟这可是关系到他未来仕途。
这次殿试的题目主要考察的是吏治,也就是说需要考生们探讨如何制定合理的考核和监察制度。
此时此刻,考场内其他士子也都在埋头苦思着。
他们都深知这场殿试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好成绩。
在参加殿试之前,李承平曾花费大量时间磨练自己的策问能力。
虽然这道考题很长,但只要找到了重点,就能最大程度地回答出皇帝所提出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殿试实际上考验的是士子是否能够提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就拿这道吏治题来说,如果永兴帝只是简单地询问大家关于吏治问题的看法,那么士子们只需要从选拔提升、绩效考核以及监督问责等几个方面来思考并给出建议即可。
因为官场风气直接影响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而治理国家的关键则在于吏治。
李承平坐在那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的眼神专注而凝重,努力挖掘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围的考生们都已经开始动笔了,他们或奋笔疾书,或低头沉思,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专注和认真。
李承平依然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里。
终于,李承平动了起来。
他轻轻地拿起一支墨笔,在考卷上缓缓地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