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雲叹道:“刘养正去见了宁王,怎么也不来口信。”
裘大德低声道:“他还是在意自己的君子之风的,读《论语》太久的人都这样,说来现在的读书人都这样。”
沈兆雲道:“还以为史书上那些造反谋逆的人,都如安禄山那般,却少有像刘养正这般。”
你都打算谋反了,还要维持君子作风?
裘大德缓缓道:“沈公子,平日里喜欢读什么书?”
沈兆雲道:“在下喜欢读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裘大德缓缓道:“这世道读黄老之学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便是有,那些精通黄老之学的人,往往会退隐山林。”
“在下也想过有朝一日离开天津卫,寻一片山林隐居起来。”
“可惜了。”裘大德叹息道:“若是杨轻能够投效宁王,大业则可期,可惜呐。”
“您老如此看重杨轻,为何还要杀他?”
裘大德道:“老朽是欣赏这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若他不能被宁王所用,便后患无穷,自古少年英雄皆是如此。”
翌日的天津卫下起一场雨,朱厚照与这里的老农交谈着,说是雨后就要入秋了。
刘瑾将沈家留在天津卫的财产整理之后,得到六十万两的现银。
并且按照陛下的吩咐将这些田亩都还给了天津卫的百姓。
这位厂公得到了六十万两的现银后心满意足,作为交换他拿了现银,那么天津卫就要交给杨帅。
在明朝有四大卫,分别为天津,威海,金山,镇海。
天津卫的城池不算大,天津这个名字是成祖皇帝朱棣赐的,因此这天津卫还有一个说法,被称为天子渡口。
因为当初成祖皇帝朱棣迁都京城,也在那个时候修建了天津卫这座城。
连通运河与海洋的天津卫在地理位置上对京城来说特别重要,每年都有数百万石运送入京。
随着北方边患的压力一年比一年大,作为北方漕运的后方,运送粮食物资的重要枢纽是北方前军稳定的重要所在。
如果大明内部叛乱,天津一旦失守了,大明的整个军事体系都有可能崩溃。
很难想象这么一个重要的枢纽会被经营成这副模样。
杨轻面前放着整个天津卫的地图,天津卫周长九里,有着高、宽各二丈四尺的城墙。
天津卫需要重建,就需要有一个靠得住的人。
可在文官一系中,认识的人并不多,唯一用得上的就只有严嵩。
“杨帅,天津卫应该有一个更合适的堂官,在下不合适的。”严嵩拒绝得很果断。
“伯虎兄。”杨轻将目光看向唐寅,“不如你来整顿天津卫?”
唐寅尴尬一笑道:“在下的功名都给革除了。”
杨轻扶着额头道:“现在就给你恢复功名。”
“这……”唐寅欲言又止,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杨帅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能够恢复功名,并且还能统领天津卫?
究竟这大明朝的混账太多了,还是自己在做梦。
唐寅失落地道:“难怪他们说现在朝堂奸佞当道,没想到我唐寅也落得与奸佞为伍的地步,多么令人哀伤。”
唐伯虎这人就是矫情,每一次听他说这种话,杨轻就想揍他一顿,让他尝尝奸佞的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