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来到办公室后,经理问他为什么要那么编撰宣传册。
郭安回答道:“我觉得这样编写,既有益于对内部员工进行宣传,灌输我们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制度,更有益于对外扩大我们企业的声誉,加强我们的企业品牌,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总经理笑着点了点头。过了一周,便把郭安调到了宣传科担任科长,负责对外宣传自己的企业。不到一年时间,他因为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又被调到总经理办公室担任助理。
郭安帮宣传员编写企业宣传册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却被总经理如此看重。这不仅仅是因为郭安编写的宣传册确实文采较为出众,更是因为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郭安所拥有的可贵的品质。他虽身为一名质检员,却并没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职能之内,他以一种主人翁的精神与大局意识关注着公司内的其他事情,只要自己力所能及且能为公司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他就不怕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试问,老板见到这样的员工,能不重用?
作为公司里的一名员工,我们要从团队的角度出发,树立起自己对团队工作认真负责的信念。
有一家著名的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有15名卓越应聘者过关斩将,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老板看过这15个人详细的资料和初试成绩后,相当满意。但此次招聘只能录取5个人,老板只能再继续筛选。
老板把这15个人随机分成A、B、C三组,指定A组的5个人去调查本市婴儿用品市场,B组的5个人调查妇女用品市场,C组的5个人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老板解释说:“为避免大家盲目开展调查,我已经叫秘书准备了一份相关行业的资料,走的时候你们到秘书那里去取!”
到了规定日期,15个人都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送到了老板那里。老板看完后,站起身来,走向C组的5个人,向他们祝贺道:“恭喜5位,你们已经被本公司录取了!”老板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呵呵一笑,说:“请大家打开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互相看看。”
原来,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A组的5个人得到的分别是本市婴儿用品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其他两组的也类似。老板说:“C组的5个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A、B两组的10个人却分别行事,抛开队友,自己做自己的。我出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A、B两组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合作意识,忽视了队友的存在!要知道,团队合作精神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虽然每一位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精明强干,能独当一面,但个人的表现卓越并不一定就能被老板委以重任。老板重视的是整体效应,即“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倘若你像一只发现了远处有一片鲜花的蜜蜂那样,不肯将花源告诉你的同伴们,只顾自己采花,那么,你酿的蜜再多,也多不过一群蜜蜂酿的蜜!
总之,一个人的表现再突出,如果忽略了和团队的整体合作,或者根本就不能或不屑与团队合作,从长远角度来讲,既不会为团队带来持久效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必将遥遥无期。“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把自己融入团队,才能使1+1>2,才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互助实现双赢
踏入职场后,每个人都雄心勃勃地要建功立业。而实际上许多人不明白,要得到多少,你就必须先付出多少。只知一味地索取,不知付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同事、老板的欣赏。
因此,在职场中要学会欣赏他人,充分发扬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为企业中一名员工,尤其要加强个体和整体的协调统一。在工作中,一个人绝不应该只顾自己,必须处处都为他人着想,最好把别人也当作你自己一样看待。这样,别人一定都乐于和你亲近,而你的成功也就更有把握了。
一天,两个钓鱼高手同时到鱼池垂钓,不久便收获颇丰。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也开始垂钓。奇怪的是,过了半天,这些游客一条鱼也钓不上来了。
那两位钓鱼高手,一位性格孤僻,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却是个热心肠的人。他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并钓到了鱼,每十条就分给我一条,不满十条就不必给我。”游客们欣然同意。
就这样,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但每一天他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篓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他们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使这位钓鱼高手备受尊崇。而另一个不爱搭理人的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于他们的乐趣。他天天闷着头钓鱼,收获却远没有同伴的多。
真正的帮助是不以是否有回报为出发点的,也正因为如此,无私地、真诚地帮助别人才是一种最高的助人境界。我们提倡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不要怀有某种个人目的,因为一旦对方发觉自己是被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对他再好,也只会适得其反,要获得真正成功的人际关系,就只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他人交往。以这样的方式去帮助他人,他人才会感到真正的温暖。
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路上,都曾经得到他人的许多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对别人的付出给予回报,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在职场中与同事相处也是这样。凡是自己的言行与同事的利益相关,付诸实践前,应认真思考一下,你的言行是否构成对同事利益的侵害?如果你自己都接受不了,是绝对不能强加给别人的。反过来说,有利有益的事情,也要让同事分享,这是同事间相处的较高礼仪要求,做到了这一点就达到了较高的思想境界。
缺乏互助精神的团队成员更多关注的是“我自己”,而不是“我们”。他们通常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他们根本不关心。伦敦伯克贝克学院的心理学研究员阿德里安·派奇说:“员工们不愿意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由此带来的商机错失、系统不全、培训不足等问题使得企业每年要损失数十亿英镑。”现在的企业都不愿意聘用一个“不懂合作的能人”。
麦肯锡公司在一次招聘人员时,一位履历和表现都很突出的女应聘者一路过关斩将,在最后一轮小组面试中,她伶牙俐齿,抢着发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小组其他人几乎连说话的机会也没有。然而,麦肯锡公司却没有录用她。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这样解释,这位女应聘者尽管个人能力超群,但明显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招这样的员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团队互助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的微软公司,在做产品研发时,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如果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研发工程根本无法完成,自然也成就不了微软公司在全球的霸业。
学会与同事合作
所谓同事,就是一起做事的人。人之所以成为同事,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事。假如事情有完成得不好,那叫事故;事情完成得好,就成为了事业。可见,同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对职场中人士来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有一个好同事,比有一个好同事更好的东西是有一群好同事。
同行是冤家,同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同事之间的竞争,好比两棵树争夺水分和阳光一样,是和平的竞争。同事之间的竞争是为了团结,为了双方的更好发展,而不是生死攸关的性命搏杀。和则两利,离则两伤,这是同事之间竞争的基本原则。
除了竞争之外,同事之间还要有合作。合作的人相互组合就形成了团队。
曾经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把现在的公司大致分为几种团队:
(1)野牛团队,这种团队有头牛,它的方向正确了,跟着的牛也就正确;
(2)螃蟹团队,蟹被关在竹篓里,如果有一只想爬上去,下面的螃蟹就拼命拉住,争先恐后结果谁也上不了;
(3)大雁团队,这种团队可以随时调整队形,任何一只大雁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能力被推荐为头雁。
从这三种团队的情况来看,最好的团队当属大雁团队。大雁具有很强的团体意识:它们飞行时都呈V字形,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后边的两只大雁都在飞行中拍动翅膀,为跟随其后的同伴创造有利的上升气流,这种团队合作的成果,使集体的飞行效率增加了70%。
某部门熊经理不但头脑灵活,观察也很敏锐。在他还未当上部门经理以前,很善于掌握基层人员提供的情况,他的决策、建议都能够很顺利地得到推行。
自从他“当官”以后,马上换一个人似的,他开始不信任任何人,大小事都自己决定,动不动就训斥下属,弄得本部门就像一盘散沙,人人都在为自己打小算盘。
协调工作会议经常都是熊经理一个人在演讲,大小事他全都一手包办,任何员工所提的意见都不能改变他的决定,所以当熊经理提出自己的工作方案征询大家的意见时,大家认为反正说了也没用,于是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当熊经理点名问手下时,手下均说:“经理的想法很好,我举双手赞成。”由于大家都没有说真心话,结果熊经理的想法、计划、决定一推出即等于死亡。
日复一日,这个部门的工作情况逐渐恶化,最后因为部门的工作一团糟,老板就把熊经理给换掉了。
熊经理正是犯了不懂团队协作的大忌,才导致最终失去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哪怕个人能力再强,要是不懂团队合作,也不可能干好自己的工作。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谁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会与他人一道工作,并得到他人的合作。如果要完成一件大事,就需要一支有效的、强大的队伍做后盾。团队精神是现代公司成功的重要前提。集体工作就意味着与他人协调一致地合作。
在一个公司或一个部门里,几乎没有哪一种工作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大多数人只是在高度分工中担任部分工作。只是依靠部门中全体员工的相互合作,互补不足,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任何人都不能完成抛弃社会和团体的力量,不然,就无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从而也难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