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炳煌抬起头,深深地吸了口气,似乎在整理思绪,然后才开始慢慢道来:“回阁老的话,正如条陈上所言,云疆想要建成,还要西海出大力气,眼下西海郡兵较多,又多分布前线戍守,民力艰难,至少要等大战结束以后才可以动工。”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等待阁老的反应,李弼时听后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关于陛下给定的三年完工的日期,”萧炳煌继续说道,“以及所提供的待遇问题,我认为需要另请圣上定夺。”
他再次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李弼时的表情,见他依旧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的意思。
“此外,”萧炳煌继续说道,“虽然目前的战线相对稳定,但后方总有游骑出没,这些贼寇的存在势必会对我们的施工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先清剿这些贼寇,确保后方的安全,才能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新军那里,似乎给了第一期的预算,算上外围的墙基,一共是二百七十八万两。”
萧炳煌说完,整个房间陷入了沉默。
“二百七十八万两,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柳乘风的声音打破了这种沉默,他皱着眉头,显然对这个庞大的预算数字感到有些压力。
他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众人,深吸了口气,继续说道:“但是考虑到陆路运输的困难,这个预算或许还算合理。”
“要塞一旦建成,”萧炳煌接过话茬,“周围的郡兵就可以更加灵活调动了,这样,我们就不必再劳烦外兵进驻,也不必长途运粮了。从长远来看,每年可以节省一大笔银子。”
紧接着,萧炳煌参照户部的条目,在桌子的空白文书上简单计算一下,向众人解释哪里要花钱,要花多少钱。
众人听后点点头,表示赞同。
“萧大人言之有理,”柳乘风说道,“虽然初期的投资较大,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笔值得的投资,我会将这个情况写入折子,呈报给圣上定夺。”
说完,柳乘风便在条陈上写了几行字,简要概括了刚才的讨论内容和建议,然后将条陈递给李弼时和萧炳煌等人传阅。
“可以。”李阁老的两个字一锤定音。
“那就有劳阁老了。”
“这都是为了国家,何谈有劳。”李弼时温和地回应,““关于延期和报账的具体细节,还要户部核实一下,确保无误,这涉及到国家的财政和军事,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那就由我送去户部。”萧炳煌接过话来,他作为刚从前线回来的将领,去户部打口舌官司,是最有说服力的。
“嗯,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李弼时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小太监刚刚给众人换了茶水,李弼时抿了一口,似乎有些发烫,但他并未在意,依旧沉稳地询问着。
“按例,这是要赏赐新军一些的,根据分成,应该给新军大概25万两银子作为勘测和计划的酬劳。”
“那就跟在折子后面吧。”李弼时边说着,边将刚刚所说记了下来。
接着,他抬起头,再次环顾了一下在座的众人,缓缓说道:“几位还有年中汇报要做,今天便到这里吧。今天由我值班,晚间的时候,乘风啊,你把今天的总结给圣上送过去。”
柳乘风听后,立即站起身来,拱手道:“是,阁老。”
李弼时点了点头,表示满意,然后他又转向了萧炳煌:“萧大人,你留下,其他人可以撤了。”
随着李弼时的宣布,小太监快步上前,将沉重的房门缓缓推开。一股清新的空气伴随着微风涌入室内,给这沉闷的空间带来了一丝生机。
众人纷纷起身,向李弼时行礼后,鱼贯而出。不一会儿,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萧炳煌和李弼时两人。
室内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微妙,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其间流动。
李弼时微微一笑,打破了沉默:“萧大人刚从边关回来,想必最清楚前方的战事了。我有几个问题,想向大人请教,还望大人不吝赐教。”
萧炳煌闻言,立刻回应道:“阁老言重了,阁老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就是,下官定知无不言。”
“殿下这些仗打得很苦吧?”李弼时对这个年轻人很是满意,“密折上奏,据说是殿下之前负伤了?”
“是,去年冬天打下赤罗都城后,被敌人围住,守城的时候,殿下的手臂被划伤了,不过好在有腕甲护着,伤得不重。”
“那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