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面对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已经染上恶习。父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与他们保持距离。虽然,我们不应该歧视那些孩子,但由于自己的孩子太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有可能染上同样的恶习。
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孩子十分重要。所以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为首要的条件。
6.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也就是让孩子学会爱。
一位年轻的母亲给她的宝贝儿子买了一支冰棍儿。或许是想让儿子拿着方便,未经儿子允许,先在冰棍儿下部咬了一口。这可惹怒了那个宝贝儿子,只见他接过冰棍儿便一下摔在了地上。接下来便是一阵哭闹,结果还是母亲顺从了儿子,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享受到最大的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向儿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大家给予他们的爱转化为他们对大家的爱,这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之后,在未来才有望做到爱岗位、爱祖国、爱人民!
只有让孩子多体验,体验到别人的疾苦,才能激起他们的爱心或同情心,从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就像案例中这位年幼的孩子就只顾自己,连一口冰棍儿都不舍得让自己的母亲吃,长大后何谈关心他人!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之中,加强实施对孩子关爱他人的教育。只要父母以自身的行为施以积极影响,善于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孩子们的爱心就一定会逐步培养起来。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1)学会关心自己
平时,我们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要从关心自己做起。因为,孩子不会关心自己,就会过分依赖别人。但是,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并非教他自私自利,而是培养他的自理能力。比如,关心自己的环境:打扫房间卫生、书本码放整齐、收拾自己的玩具;又如关心自己的卫生:洗澡换衣、刷洗鞋袜等;更重要的是学会关心自己的学习,如自己准备学习用具、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自己用录音机听写生字等。每当孩子做完这些事情,我们总是微笑着加以表扬。慢慢地孩子便会将这些习惯当成一种乐趣。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锻炼了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2)学会关心父母
为使孩子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父母经常拿出当年给孩子拍的照片,向孩子讲述父母为他付出的努力,可以不断地鼓励孩子经常主动学做家务,从倒垃圾,到收拾碗筷;从学择莱,到洗小件衣服,只要力所能及,都让他去尝试。尽管有时做得不如大人的意,家长也不要批评,而是应当给予鼓励和帮助。
(3)学会关心他人
孩子既然初步学会关心自己,关心父母,为什么不能学会关心他人呢?因此,我们教育孩子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当别人有困难时,要热情相助。比如在公共电汽车上,主动让座;到邻居家中和耳聋的小妹妹一起玩儿,还把自己的玩具和学习用具送给她;还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助残活动,如为盲童收集挂历做盲文书写纸;节省买冰棍儿的钱为残疾人捐款;主动帮助楼内的保洁员搞卫生等。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关心和帮助别人,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个成功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智慧。因此,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教孩子把关心他人引向关心集体。
(4)学会关心集体
关心集体,是关心他人的一种深层次的表现。和孩子经常主动参加一些活动,如参加艺术节时,家长带上相机,为老师和同学们拍照;为方便班里搞卫生,让孩子经常收集家里的塑料袋,拿到学校装垃圾,还自己买来百洁布和去污粉为同学备用;新年联欢会,可以找来拉花布置教室用……
(5)学会关心社会
所谓让孩子学会关心社会,就是通过家庭与学校、社会教育的配合,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公民,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教育他从小就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培养孩子关心他人是培养孩子的品德教育的根本。
7.家庭教育要有计划性
家庭教育需要有计划吗?回答是肯定的。家长教育孩子,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安排上一定要有张有弛,重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下面,我们具体讲讲如何制订科学的教育计划。
(1)制订教育计划的依据
制订教育计划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孩子的年龄特点。小学低年级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家长应帮他们做具体安排,保证孩子有充分的玩耍时间,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主要要求他学要专心,玩儿要开心。一般不要在外面报什么班。如孩子确有某种兴趣爱好,可以参加学习,但次数不宜过多。小学三、四年级开始,要指导孩子自己订计划,让他留有余地,目标不宜定得太高,时间不宜排得太满。家长要督促检查,及时评价。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要适当增加。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家长应给他们更多的主动权。
②孩子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亦不同。家长应认真分析自家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措施。比如孩子观察力不强,可以在一个阶段侧重培养他的观察力;如果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及别的孩子,就应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上下些工夫;如果孩子胆子太小,就应采取措施锻炼孩子的胆量……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能够较快地扬长补短,促进孩子进步。
学校和班级的教育安排。家长可通过家长会或单独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校、班级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突出教育重点,而且应及时跟教师交流情况,形成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
以上三方面结合起来,会使我们的家庭教育计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2)制订教育计划的方法步骤
制订家庭教育计划,应郑重其事,具体做法可分5个步骤:
①父母双方共同分析孩子的情况,结合学校、班级的要求来确定孩子一个时期内的教育重点和具体措施。
②和孩子一起讨论教育计划,征得孩子的认同,孩子有合理的修改意见,应该采纳。
③制订检查措施。家庭教育计划和孩子的学习计划之间虽然有关系,但并不是一回事。家庭教育计划是家长的任务。家长应有对自己的检查措施,这本身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④把计划写出来,放在显眼的地方,也可以贴在墙上。
⑤把教育计划告诉老师,请老师予以配合。
制订家庭教育计划的基本要求是:符合实际,简明具体,重点突出,有可行性。家庭教育计划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执行情况进行调整。
家庭教育需要有计划,一定要有张有弛来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