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秦汉是谁? > 第十章 西汉元帝时代(第1页)

第十章 西汉元帝时代(第1页)

刘奭庙号高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元皇帝在位:前48年~前33年

平灭郅支

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权力之争,初有“五单于争立”,互相不容,屠戮兼并,最后形成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的对立。在汉元帝期间,在汉匈关系上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汤平灭郅支,一件是昭君出塞。

公元前60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病死后,引起了内部分裂。由五单于争立的混战发展至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附汉,在西汉军队帮助下,打败郅支单于,占领了匈奴故地.称为东匈奴。郅支单于西逃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成为西匈奴。

公元前44年,康居王因数为乌孙(西域国名,都赤谷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所困,欲联合西匈奴击乌孙。郅支单于遂引西匈奴到康居东部筑城而居,路上死亡甚众,仅余三千余人。此后,郅支单于数击乌孙,又勒索大宛(西域城国,都贵山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卡散赛)等国,令其每岁纳贡。四方少数民族都来投靠,还斩杀了汉朝使节谷吉。

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中亚)。康居王尊敬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杀掠人口,抢夺牲畜财物。乌孙不敢还击,而是远远地逃避,于是郅支拥有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在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还把一些尸体肢解后扔进都赖水中。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它们年年给他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汉朝也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以嘲讽的口吻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汉使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还有取代汉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极。

公元前36年,汉朝西域都护骑副都尉陈汤深忧郅支单于势力危及西汉对西域的控制,说服了都尉甘延寿,矫诏发西域城郭诸国兵及汉屯田吏卒四万余人,分六校(即六队)击郅支单于。三校从南道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总称),经大宛至康居:另三校由陈汤和甘延寿率领经北道人赤谷,过乌孙,进入康居界,至阗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时康居王抱阗率数千骑袭掠乌孙赤谷东,杀千余人,抢牲畜甚多。陈汤令西域诸国兵击之,杀四百六十多人.解救被俘民众四百七十多人,并获牛、马、羊作为军食。

入康居界后,令士卒不得抢掠,至郅支城(郅支单于在康居所筑城池)60里止营。捕得康居贵人,了解城内情况。次日距城三十多里止营。第三日,距城3里布阵。郅支单于以数百人披甲守城,向汉军呐喊。百余骑兵在城外往来,步兵百余夹城门列阵。汉军以弓、弩射郅支城下骑、步兵,其骑、步兵皆人城内。汉军又以持盾者在前,持长兵器和弓、弩者在后,向城下进攻,仰射城上守军,并烧毁土城外木城。当夜,匈奴骑兵数百欲出城反击,被汉军射杀。郅支单于亦被汉军射伤。诸阏氏也多被射死。

半夜,汉军攻入土城。时康居兵万余骑环城十余处援救郅支单于,但惧怕汉军,不敢战。天明,康居兵退却。汉军攻入城中,四面纵火。郅支单于受重伤而死。西匈奴崩溃,并不知所终,漠北又成为一个匈奴的状态。

郅支被杀之后,呼韩邪单于既为消灭政敌而高兴,又畏惧汉朝的威力。公元前33年农历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长安朝汉,并表示愿娶汉女为阏氏。汉元帝也愿意用婚姻的形式巩固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以宫女王嫱配他为妻。

至此,汉朝最后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在以后近40年岁月里,西域基本维持着和平状态,汉匈战争也画上了休止符,中西交通也畅通无阻。陈汤为官虽有不少劣迹,但他矫诏兴兵、平灭郅支的功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昭君出塞

人们对于王昭君,总是记住了她的美丽和胆识:远在两千多年前,她毅然策马出塞,联姻匈奴,加强了民族团结,密切了汉匈关系。对于一位柔弱的江南姑娘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凡俗,功比苏武的惊人之举。自古以来,有关昭君出塞一事,正史、野史都有记载,各种传说扑朔迷离,留下了不少难解之谜。

王昭君是个令人赞美和同情的美丽女性。她与西施、貂婵和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但是,她又不同于貂婵、杨玉环,千百年来总是让人说长道短。

王昭君17岁时,因貌美被选入汉宫,却多年见不到皇帝一面。我们知道,封建王朝常有“后宫佳丽三千人”,宫女老死宫中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匈奴有个首领,叫做呼韩邪单于,由于在匈奴各部争斗中吃了败仗,转而投靠汉朝。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33年),他来到汉朝都城长安,表示要和汉朝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并提出了要与汉朝“和亲”的要求。

元帝正担心边疆生出是非,希图暂时羁縻匈奴,省得劳民伤财,多动干戈,当下慨然允诺。等得呼韩邪退出,元帝回到后宫,却又踌躇起来,他一个人暗想前代曾有和亲故事,都是私取宗室子女,充作公主,出嫁单于。历朝以来,从没一次败露。现在呼韩邪亲自来长安,随从人等耳目众多,况且呼韩邪已经投降,今非昔比,若仍照从前的办法,必然露出破绽;但若以真的公主遣嫁蛮荒之地,于心不忍。元帝不禁愁眉不展。

当时冯昭仪在旁,她对汉元帝说:“后宫宫人上万,十之八九从未见过陛下一面。陛下平时要幸宫人,都是按图索骥,看见图画上面哪个美貌,就选哪个前来侍寝。这样拣取,就是陛下圣寿万年,也幸不完许多宫人。如今不妨选一个姿色平常的宫女即可。”这时,王昭君久居深宫,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深,听说匈奴前来求亲联姻,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

到了第二天,元帝特意在金銮殿上,设席宴请呼韩邪。酒至半酣,便命可将公主召出,以便与呼韩邪单于同赴客邸完婚。只见一群宫女拥出一位美人,袅袅婷婷地轻移莲步,走近御座之前辞行。元帝不瞧犹可,瞧了一眼,直把他惊得魂飞天外。原来此人真是一位绝代佳人。但见她云鬟拥翠,娇如杨柳迎风;粉颊喷红,艳似荷花映日;两道黛眉,浅颦微蹙,似乎有含着嗔怨的模样,仿如空谷幽兰,直令后宫粉黛失颜色。

当下元帝好象丢了魂儿一样,忍不住轻轻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何时入宫?”她柳腰轻折,缓启珠喉,犹如呖呖莺声地奏道:“臣女王嫱,小字昭君,入宫已有三年了。”元帝听了暗想该女入宫多年,为何并未见过?可惜如此美貌,反让与外夷享受,本想把王嫱留下,另换一人赐与呼韩邪。回顾呼韩邪坐在殿上,只把一双眼睛尽管望着王嫱,不肯转动。元帝又恐失信外夷,且被臣民谤以好色的訾议。没办法只好镇定心神,嘱咐数语,闭着眼睛,将手一挥道:“这是朕负美人,你只好出塞去了!”呼韩邪看见元帝恍惚的神情,还以为骨肉远别而难舍,慌忙出座,向元帝跪奏道:“臣蒙陛下圣恩,竟将彩凤随鸦,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对公主优礼相待,子子孙孙,臣服天朝,决不再有贰心。”元帝听呼韩邪这番说话,仅把他的头连连点着,吩咐护送公主至客邸成婚,目送她起身出去,拂袖入宫。汉元帝没有想到王昭君如此美丽,很后悔将她嫁到匈奴去。皇帝金口一开,便如覆水难收了,再说他也不愿失信于呼韩邪单于,还是勉强让昭君远嫁了。

一路关山迢迢,鞍马劳顿,终于到了匈奴,被封为宁胡阏氏,相当于汉人的皇后。一年后,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名叫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

又过了两年,呼韩邪单于死去,按照匈奴的风俗,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前妻的儿子复株累若靼单于,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须卜居次,一个叫当于居次。

王昭君在匈奴非常思念祖国和亲人,多次打发使者到汉朝,向皇帝敬献一些土物特产。昭君年老的时候,立下遗嘱,要求安葬在归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昭君墓现在座落在呼和浩特市南九公里。在匈奴,由于气候恶劣,只有夏季很短的一段时间里草才会青,而昭君墓上的草却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青的,后人把昭君墓叫“青冢”。

自昭君出塞之后,汉朝与匈奴之间六十多年未发生过战争。

迢迢长途,莽莽黄河,昭君远嫁塞外是自愿,还是被迫?是应该,还是不该?是幸运,还是不幸?是欢乐,还是愁苦?成了后人关注的话题。

一种看法是,昭君自恃容貌出众,不屑于买通画工毛延寿,结果画像被丑化。当时,汉元帝是按画工的画像选宫女的,深居后宫的宫女们,为了能被皇上幸召,总想把自己画得美点。所以,她们不惜重金贿赂画工。王昭君到了汉宫,不知道有这样的规矩,因此没有备下这笔贿金,即便知道以后,也不想通过贿赂的手段来达到皇上召见的目的。据说,画工毛延寿当画到王昭君的眼睛时,暗示她说:“这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真是一点千金呀!”昭君对毛的暗示虽心领神会,但她并没有买他的账,相反讥讽了他几句便离去了。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就是这么一点,王昭君从此再也无缘和皇帝见面。后宫佳丽如云,毛延寿多年这样作弊,竟没有人察觉。此时,王昭君只得携了她的琵琶,跟着呼韩邪凄凉地走向漫天黄沙的塞外去了。

另一种说法是王昭君所以出塞,是画工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因昭君貌美非凡,毛延寿惟恐已经沉恋于女色的汉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误国,于是在画昭君肖像时,有意进行丑化。结果,汉元帝果然弃她而将其远嫁匈奴。历史上一些文人认为毛延寿此举实在高明。汉元帝好色,如果不把王昭君送出去,她有朝一日得宠。就会变为妲己式的人物,到时误国殃民,后患无穷。还有一说认为,王昭君是一个平民出身的不同凡俗、胆识过人的宫女,为了摆脱宫廷牢笼的束缚,也为了汉匈两族世代团结友好,自愿应召,作为“和亲使者”远嫁匈奴。

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从时代背景来看,呼韩邪入汉求亲,应属地地道道的政治联姻。据资料记载,西汉一朝共向匈奴、乌孙等部落出嫁了十三位公主,呼韩邪的本意也欲效法先贤,娶个汉朝皇帝的女儿,只有这样,才能与实力强大的汉家王朝建立起骨肉关系,才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单于地位,有利于今后的长久统治,而绝非仅仅讨个绝色女子,只是欢娱一阵了事。但是,从汉元帝这方面来说,他认为呼韩邪已非昔日匈奴之首领,不再对自己构成威胁,更何况他此次入汉求亲,已降至藩臣的份儿上,不必要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到异常荒凉的塞外,于是决定以宫妃顶差。具体人选汉元帝也很清楚,不可能儿戏似的只按图像处理这种联姻大事。由此看来,昭君自请出塞的说法不大可能,也无《西京杂记》、《世说新语·贤媛》等记载斩杀毛延寿之事。这样,说毛延寿索贿不得,故意把王昭君画丑,还有什么防止她成为妲己之类的传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总体看来,不论王昭君是自愿前行,还是被指派外嫁,都不会是完全出于她的内心。作为一名“貌为后宫第一”的宫妃,她是希望受到皇帝宠幸的,从内心讲,说不定也是真心实意爱汉元帝的。这不仅仅因为他是皇帝,就元帝本身条件来说,也是很吸引昭君这类年轻貌美的女性的。据《汉书》说,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宽弘尽下”,“号令温雅”,哪个女于耳闻目睹能不动心?但是因为宫中女子太多,元帝不可能一一看遍,也可能于女色上面不怎么上心,所以尽管昭君如此美貌,但却没有受到宠幸,这种事情的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就算昭君真的主动请行,她也是受不了“待诏”冷宫内的寂寞,与其幽死在里面,倒不如去塞外碰碰运气,故而做出了这种非同寻常的选择。不管怎么说,两千年前的这位美丽女子,以此柔弱之躯,担当和亲的重任,这种顾全大局,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是值得歌颂和敬佩的。

对昭君自己来说,远嫁也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古代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指明了这点。如白居易在《王昭君》诗中说:“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王安石也写道:“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这些虽然都是后人的代笔语气,却正确揭示出王昭君难于外人道的一种心态:当初能留在汉宫又有什么好呢?我同正宫娘娘不是一样尊贵吗?另外,或许她也看到了汉宫内伴君如伴虎的悲惨命运,看到了宫妃们明争暗斗的残酷现实,才明智而又大胆地远嫁到了塞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