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奇妙的现象让社会心理学家倍感兴趣,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谈话实验”让工人觉得自己被重视,得到一种“发泄的满足”,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事实也证明,心理上的满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与人合作之时,要想让彼此的合作更融洽,并让工作顺利完成,心理满足就更加不可忽略了。
有的人公私分明,在公事上绝不谈交情,成了双面人。其实这大可不必,甚至完全没有必要。铁面无私固然是好,但是并不是“万金油”。事实上,你需要的不是公私分明,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要记住,你面前的不仅仅是同事,更是合作伙伴,你们的关系不仅仅建立在工作的交流上,有时还要感情的沟通。
人们在不满的情况下发出的牢骚虽然流露于非正式场合,甚至其中有些言语较为刺耳,但作为伙伴关系中的一方,你有义务去倾听。如果你无视对方的抱怨,依然我行我素,釆取不予理会的态度,那么对方的小牢骚
就可能成为严重的不满,最终导致伙伴关系的破灭。
善待对方的“牢骚"不仅能促进彼此的关系,提高你的影响力,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而且更有利于整个团体关系的健康发展。很多人以为“霍桑效应”只不过是领导者用来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其真正的好处在于,它能充分重视对方的心理需求,填补其心理需求的空缺。
在工作上,尽管利益更加为人所重视,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给钱给物,忽视了对伙伴的尊重以及情感沟通,不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建议、牢骚和不满,对方就会长期生活在一种受压抑的氛围中,这样利益的价值就会贬值。如果你不知道补救,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合作伙伴就会远走高飞。
要想留住他人,绑住对方的脚是不行的,即使留住了对方,也不可能为彼此的梦想添砖加瓦。
记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而欣赏并不仅仅在于口头的表达,更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倾听对方的牢骚与烦恼。
提升自己的人际活力,首先在于提升交往对象的心理满足感,而提升对方心理满足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鼓励同伴说出自己的不满。事实上,激励伙伴,并不是一味地在旁边为对方打气和加油,一些“毫不起眼”的尊重和欣赏行为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鼓励对方说出不满,认真听取对方牢骚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交朋友在于经常沟通
沟通是一种艺术,只有时常沟通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家庭的幸福、友谊的长存,与朋友交往相处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不论是什么样的智慧和技巧,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朋友之间要始终保持联系。没有沟通,深厚的友谊可能变得越来越淡,两颗心灵之间可能会彼此疏远;不时常交流沟通,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可能变得形同陌路。因此,与朋友保持顺畅沟通能够使友谊常青,能够使你的人脉无限广阔。
刘备曾在读私塾时,因为聪明,而且很讲义气而成为同学中的老大。在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都非常的好。后来大家都长大了,也都知道自己各有各的道路要走,刘备也与昔日的好同学、好玩伴各奔东西了。
虽然说大家彼此都分开了,但是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进行联系沟通。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要好的同学。石全在读完书后,由于老母亲健在,于是,便回家继续供奉老母亲,以尽儿子的孝道,石全为了维持母亲和他的生计不得不打柴和卖字画。而刘备不嫌昔日同窗的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当时天下形势。像这样融洽的聚会一直保持了若干年,这也致使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不断地加强,情同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宏伟目标,就带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初时,刘备的军事实力相当的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寡不敌众,刘备所带的军队被全部歼灭,他自己也受了重伤,后来被石全救助并把他藏了起来,才躲过敌人的追杀,由此逃过了一劫。
可见,在某些紧要的关头,朋友是多么的重要,朋友能够帮上大忙,有的朋友甚至会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你,为你排忧解难。但是,一定要记住一点:这中间的益处是来自于你平时自己的努力,如果你在与朋友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么好的关系又从何谈起呢?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而已。所以,只要你抱有诚心,抱有真情,用你的真诚来维持分开之后的朋友关系,你的人际关系面会更加的广泛,路也会越走越宽。
有些人认为建立关系就是四处搜集名片,然后分别打电话向对方求一份工作。事实上,建立人际关系并不等同于求职,求职仅仅是其中一个目的而已。关系的建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或许他们无法立即介绍工作给你,但是只要保持联络就会有机会。
第一次接触以后要记得利用电话或是电子邮件表达你的感谢,也可以写一张感谢卡给对方。感谢的同时要让对方了解你会持续保持联络。后续联系的目的主要是让对方了解你的最新状况并获得最新的信息。如果你真的重视建立关系,你就会随时随地找寻机会,而不是在特定时候或是紧急的时候才想到。重要的是建立长久的互惠关系,而不应是为了特定的目的。
张华是某财经媒体的主编,已经工作很多年了,自然拥有了财经记者圈,而且在圈里的知名度也非常高,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张华是一个主意多的热心人。于是,他经常被电视台相关节目请去做节目策划。时间长了,在节目策划圈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成了电视策划圈的成员。但张华认为仅仅有这两个关系网显然是不够的,作为一名主编,还要有一个领域对工作有一定帮助,那就是出版社了。张华和出版界并不是很熟悉,他便分析了自己的优势:熟悉财经领域,能出相关选题;拥有媒体资源,能为图书做市场推广。于是,张华通过朋友介绍、采访,主动结识了出版界知名人士,并利用自己的优势与他们合作:参与策划图书选题,通过各种途径为图书做推广,还时常写个书评、推荐短文等等。除了业务上的联系,张华每逢节假日都会邀请几位一起坐坐,或者登门拜访,或者电话联系,或者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渐渐地,张华与朋友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找他合作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张华认识的出版圈朋友显然也是越来越多。而现在,书商有经管类的书要出版,少不了找张华出点子。
人际交往中,要想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一定要多沟通、多联系,中国有句古语:“亲戚在于走动,朋友在于沟通。‘很好地说明了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秘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联系沟通就是让朋友更多地了解你的生活状况,从而拉近朋友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感情。因此,在朋友交往中,要想获得知心的朋友,就要更多地跟朋友保持联系,友情会在不断沟通和交流中变得炽烈。
交友要懂得藏起锋芒
老子曰:“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其意思是说精明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诉我们,社交时要藏其锋芒,收其锐气;不能不问情况,将自己的才能让人一览无余。不论长处、短处全在他人面前展露无遗,那你就很容易被他人操纵。
在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语言的沟通,而有些人一张嘴就使人感到狂妄自大,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观点或建议。同时这种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我表现,惟恐他人不知道他有能力,处处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感,企图获得别人的敬佩。然而结果常常适得其反。其实,以低姿态出现在他人面前,更加容易让对方认可、接受;而毫不谦虚、妄自尊大、高看自己、瞧不起别人的人往往引起他人的反感,这种情况发展到极致,那么他的结局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
吹嘘炫耀是一种自杀行为。初涉新环境,总想让别人尽快了解和熟悉自己,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常人与陌生人交际中的普遍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一些人常常在无意间谈论自己“从前如何如何这种做法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与自己的预想相反的。即使你曾有过十分辉煌的
友情融洽的方法:第九章过去,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人立刻就会产生反感,认为你是在吹嘘、炫耀自己。
有一位在企业从事统计工作的女孩子,调到某机关的第一天,就与陌生的同事大谈自己的过去,并无意间冒出一句“像我这类人在企业都属于上上人”。结果可想而知,同事大为反感:你是上上人,还调到我们这里干什么?于是群起而攻之,不出3个月,此人就被排挤出局。其实,她完全可以凡事谨言慎行,泛泛地了解别人的简历,适时求教,较多地了解工作程序。至于自己,可在以后的交往中让别人逐步了解。这样,就会给别人留下一个沉稳谦逊的好印象。
人际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化学反应”,也许一件小事就能让你和他的关系很好,也可能很坏,关键在于态度要谦逊,要懂得藏起锋芒。
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得以低姿态出现在社交场合中,在他人面前,你的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让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从而在谈事的时候放松对你的戒备,觉得你能力平常,自己没必要花大力气对付。可当事情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能够不自觉地以一种高姿态的方式来对待你,他心里似乎明白好像你在让着他,自然也就不会和你争高低了。
这样看来,藏起锋芒,以低姿态活动应该是一种有效的社交策略,低姿态是一种表象或假象,是为了让对方感到心理上的满足,使他对你消除戒备心理,使他乐于和你合作。表面上谦虚的人,可能是非常聪明、工作认真的人。当你大智若愚的时候,当对方麻痹大意的时候,你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
有位小杂志社社长不管是什么场合都喜欢装腔作势,并且故意以降低自己的音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仅如此,他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然而,不论他怎么装腔作势,他出版的杂志或周刊永远上不了台面,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插进一脚来评论。当他刚要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这样会被人看作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其实,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越是爱表现的人,越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精通的地方就应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精通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同时得到他人的尊重。
愚蠢的人常常在交际中展示自己无所不能,时时刻刻都在显示他比别人聪明,这种人可能是过于自负,总是要显示自己的强大和渊博,也可能是过于自卑,用一个很强大的外衣来武装自己受伤的心灵。无论是哪一种,这种与人交往的方式是讨不到任何好处的,换来的只能是别人的排挤和打击。所以,智者总是能够藏起自己的锋芒,谦虚地与人交往,从而拥有好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