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为人处事赢在分寸 > 第五章 狠抓机遇扼住命运的咽喉(第3页)

第五章 狠抓机遇扼住命运的咽喉(第3页)

“是。”山田诚惶诚恐地说。

“我们希望在你原有的基础之上,再以更大的规模鉴定、回收旧币。”“金座”主管平静地说。

“深感荣幸,能为‘金座’和幕府效力。我自己一直致力于扩大回收业务,只是我目前很难再扩大了。”山田回答。

“那是为什么呢?”“金座”主管吃惊地问,“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解决。”

山田如实回答说:“目前我的商店规模已经到了资金允许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对这件事,我恐怕很难做到。”

“你不就是资金周转环节受到限制吗?这没有问题。你现在告诉我要是再扩大业务量的话,你还需要多少资金?”主管长出一口气,轻松地说。

山田稍加思索,谨慎地回答说:“要是再扩大的话,我估计还需要3000两银子。”

“这不是问题,我可以借给你5000两作为周转资金,你觉得怎么样?”“金座”主管慷慨地说。

果不其然,第二天,“金座”主管就派人送来了5000两现银。有了“金座”主管雄厚资金的支持,山田正夫决定大展拳脚,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他迅速雇来几个伙计,购置了先进的设备,开始大规模地回收旧型货币,很快就成了大阪人人皆知的大型银两兑换商。

山田正夫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蒸蒸日上。他平均每天可以赚到20两左右的银子,每个月就能赚到600两,一年就能赚到7200两。赚钱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山田正夫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机会竟会给他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

美国的华勒斯大学没读完,就辍学回到乡下,在他父亲所开办的农业书籍出版社帮忙。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入伍,并因此而受伤。住院期间,华勒斯闲得发慌,就将他带入军中的杂志拿出来重新翻阅。他发现这些杂志中有些特别有趣的文章。他想,如果把这些文章摘录下来,汇集成册,刊登第一流的好文章摘要,一定很畅销。

于是,华勒斯将这些杂志中有趣而又实用的部分摘录下来,重新组合,使之形成简洁、生动、有趣的文摘。华勒斯伤愈退役返回家乡后,一面帮助父亲做出版工作,一面到图书馆寻找杂志。不论是十年前的旧稿还是新发行的杂志,只要有趣、有价值而且不容易看腻的部分,他就摘录下来。1920年1月,华勒斯将他收录的31篇文章编入了《读者文摘》第一期。这期只印了2000份,目的是看看读者的反映。发出征订单之后,《读者文摘》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订购量大增。

现在行销世界的美国《读者文摘》就是这样创办起来的。这说明你只要细心观察,肯花时间去思考,调查研究,不难发现,你身边也潜伏着许多机会。

当然,我们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不忽略身边的机会。这并不是让人们把目光完全局限于“小事”上,而是要人们“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成功之路。

5。抓住眼前的一切机会

机遇降临时,很多人容易妄自高兴,以为成功就在手中。其实,机遇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抓住机遇才可能成功。

芝加哥商人艾伦也是一个能够在不同的处境中觅得机会从而力挽狂澜的人。他总结自己的经验说:“我的成功是因为善于发现机遇,并且在机遇面前毫不手软。”

艾伦于1843年出生在新泽西州查塔姆县。在他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密歇根州。在密歇根,他一边在公立学校念书,一边当学徒。12岁时他又转入制桶业。5年之后,他在一家杂货店找到一份工作,至此便开始了他一生为之奋斗不息的零售业生涯。

艾伦的经商才华很早就显露了出来,他在那家商店干得非常称职,以至于不久便主管起店里的全部事务。内战结束时,艾伦转到芝加哥的马歇尔·非尔德百货商店。同样,他干得还是那么出色,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

应该说艾伦的这些复杂经历为他以后的零售生涯积攒了宝贵的经验,对他未来的成功大有裨益。此外,他还有意遍游西部乡村,与当地居民交谈,从而认识到了一个重要事实:居住在大城市以外的人们需要购买东西,但他们对品种少、价格高感到不满。这种情况在乡村地区,特别是农场地区的商店中普遍存在。

敏感的艾伦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抓住了这个机会就足以改变自己甚至是一个产业的命运!

为此,艾伦决定建立第一家大型函购公司,以解决农村居民的商品购买问题。但就在艾伦准备创办函购公司时,一场天降的灾难使他的计划差点成为泡影,他平时省吃俭用的积蓄在芝加哥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艾伦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四处奔走,积极地联络合作人。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的内弟乔治·索思答应做他的合伙人。1872年两人各出资1600美元建起了首家函购公司。由于经济的拮据,他们只能将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一个马车行的草料棚里,从那里发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批“目录表”。那是—页开列着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的各类商品名称的—览表。

艾伦明白想招徕顾客,除了价钱低廉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公司的服务水平。这是—个关键,因为没有这项保证,顾客对花钱买未露面的卖主的东西总是有疑虑的。

在这种全新经营理念的支配下,公司开张第一年便生意兴隆,很快便在全美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873年,公司与一个巨大的农场主组织“全美格兰其”签订了合同,成为了格兰其组织的供应商,这成了公司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格兰其组织在美国的影响非常大。

从1873年到1889年,艾伦广泛地向人们宣传这一事实:他的公司是“最早的格兰其组织的供应商行”。能与其签约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誉,更不用说它给艾伦的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公司的业务在格兰其组织的激励下蒸蒸日上。

到了1884年,公司原先只有1页的目录表骤增到240页,包括1万余种商品项目。4年后销售额第一次突破了100万美元。1895年,政府在邮政部长约翰·沃纳梅克的倡议下,建立了乡村免税邮递制度,艾伦公司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艾伦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发展函购业务。这次机遇使得公司的经济实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销售额一度突破4000万美元,公司雇员达到6000人,一跃成为全美的知名公司。艾伦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人。

在人们眼里,成功的路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其实,梦想越遥不可及,就越能激发人们去追求它。这就需要你具有一双睿智的慧眼,善于从那些匆匆而去的人们脚下,找到一块藏有黄金的宝地,并在那里开始自己的创业。

1919年,希尔顿来到了当时因发现石油而兴盛的得克萨斯州,那里云集着大批来发石油财的冒险家们。德州似乎遍地都是黄金。希尔顿迫不及待地连续跑了两个城镇,问了十几家银行,回答都是不卖。他碰了一鼻子灰,却并未因此气馁,他又来到第三个城镇——锡斯科。

锡斯科这片热情的土地拥抱了希尔顿。他刚下火车,走进当地第一家银行,一问,就被告知它正待出售。卖主不住这儿,要价是7。5万美元。希尔顿一阵狂喜:价格公道!他立即给卖主发了份电报,愿按其要价买进这家银行。

然而,过不多久,卖主在回电中却将售价涨至8万美元。希尔顿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决定彻底放弃当银行家的念头。他后来回忆道:“就这样,那封回电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在碰壁之后,希尔顿余怒未消地来到马路对面的一家名为“莫布利”的旅馆准备投宿,谁知已经客满了。

看到一位先生在清理驱赶人群,他忽然灵机一动地问:“你是这家旅馆的老板吗?”对方却诉起苦来:“是的。我就是陷在这里不能自拔了。我赚不到什么钱,不如抽资金到油田去赚更多的钱。”“你的意思是?”希尔顿心中猛地一喜,压抑住自己的兴奋,故意慢条斯理地问,“这家旅馆准备出售?”“任何人出5万美元,今晚就可以拥有这儿的一切。”

3个小时后,希尔顿在仔细查阅了莫布利旅馆账簿的基础上,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卖主最后同意以4万美元出售。这以后,希尔顿立即四处筹借现金,终于在期限截止到前几分钟将钱全部送到。莫布利旅馆易了主,希尔顿干起了旅馆业。他随即给母亲打电报报喜:“新世界已经找到,锡斯科可谓水深港阔,第一艘大船已在此下水。”

当天晚上,莫布利旅馆全部客满,连希尔顿的床也让给客人住下了。他只好睡在办公室里。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得克萨斯州镶嵌着一连串的希尔顿饭店。经过一番努力,这位未来的“旅馆大王”,成功地写下了他的发迹史的第一页。希尔顿的成功印证了那一条经典原则:抓住眼前的一切机会。

每个人成功的具体方式不尽相同,但每个人成功的道理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明白机遇的重要性,并且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着机遇,利用着机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6。没有机会,创造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