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这只看起来较为聪明的蜜蜂却自困在杯中,无法从向下的杯口中逃出;但相反,这只苍蝇却在碰过几次壁后,便顺利地从向下的杯口中逃了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
据生物学家的分析得出一4*^论,原来这是由不同的行为模式所形成的。
蜜蜂是一种趋光性的昆虫,具有非常理性化的行为模式,即总是追逐着光线,飞向有亮光的地方。所以,在倒放着的玻璃杯里,就会总是向着密封却又透光的顶部飞行,其结果必然是次次碰壁,不能自拔。
苍蝇则完全不同,俗语说"无头的苍蝇"已经生动地描述了这种行为方式,那就是四处都尝试一下,如果碰壁则赶快转向另外一个方向,所以,几经试探之后,就很快找到了出口而从下面逃脱了。
这也许是世界上苍蝇多过蜜蜂几十倍,甚至更多的原因所在吧!
那么,在生活中,人类是否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呢?
也许在许多情况之下,人们会像这只蜜蜂一样,过分地追求单一的目标,而忽视了生命中其实还有其他的选择,到最后可能落得一场空,人生中的许多新的机会、许多更好的选择,也许就这样白白错过了。
百忍成钢,当心性修炼得有如镜子般明澈、如流水般圆润之时,当你发觉胸中不断流动着"虽千万人儿吾往矣"般的勇气时,历经千锤百炼,你的刀就炼成了,此时,你纵横天下的时机也就指日可待了。
阴阳谋略之张居正隐忍终成首辅
张居正是明朝名相,他在执政的十年中,大胆地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张居正2岁那年就认得"五日"两字,被家人认为是神童。13岁参加乡试时,他年龄最小,却沉着冷静,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若非湖广巡抚顾麟爱才,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炼几年,他肯定中举,终于,几年的发愤读书之后,张居正考上了进士,开始步入仕途。那一年他才23岁。
张居正被选为庶吉士之后,一面大量读书,一面细心琢磨官场上的门道。他有满腔的政治抱负,但当时皇帝世宗昏庸,奸臣严嵩为非作歹。张居正只得忍耐,与严嵩周旋,一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样苦苦熬了十几年,张居正内心十分痛苦。
终于,严嵩在专权15年后倒台了,徐阶成了首辅,张居正也开始得到重用。然而,张居正入阁后又遇上精明强干、头脑敏锐的政治对手高洪。张居正只得再次忍耐,他深深感到,在官场上没有阴一套阳一套的本事是无法生存发展的,所以,尽管高洪对他傲慢无礼,他却用谦恭与沉默表示更加激烈的无声对抗。
高洪下台后,张居正资格最老,被召回朝中当了首辅。
张居正掌权后,立即改变了过去那种谦虚祥和、沉默寡言的态度,变得雷厉风行、有理有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场改革活动,把国事整理得井井有条,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4。自悟术:潜龙在渊,藏好底牌
【简译】
很多聪明人都长于观察,甚至在消息还没公布之前,自己早已知道结果。但是,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表现出来,更不会说出来,这是长于观察和善于观察的区別所在。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不该表现的时候,绝对不要耍小聪明,只需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就可以了。
【引申评论】
古人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我知,心里老大不高兴,此乃人之常情。于是有些人便言语带刺儿,行动也露锋芒,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更有一些深藏不露的人,好像他们都是庸才,都胸无大志,实际上他们只是不肯在言语和行动上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会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事业发展的阻力。"露锋"的机会不是没有,就怕把握不好,只有把握得恰当,才能既"露锋",又不引起旁人的妒忌。
欲成大事的人,如果手中没有自己最拿手的"底牌",那么在最关键的时候肯定"疲软",不敢往上冲。有了"底牌"用的不是时候,也白白浪费了一把好牌。过早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去,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所以,羽翼未丰满时,更不可四处张扬。
《易经》乾卦中的"潜龙在渊"就是指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
己,不可轻举妄动。也就是说,只有将手中的"底牌",在最关键的时候打出来,才能起到扭转乾坤的巨大作用。
阴阳谋略之李世民隐忍兄弟成帝王
大唐盛世数百年,李世民可谓功不可没、彪炳千秋!
唐太宗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归根结底,还是他善识时务,沉得住气,虽不是太子,但终能发挥智慧取代太子之位。
李世民兄弟三人,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联手对付李世民,而且太子和齐王还有李渊的支持,李世民更显得势力不如太子建成了。
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赴宴,他想毒死李世民,于是在酒中置毒,李世民饮后腹中剧痛,被送回府后,吐血不止,不知是李建成的毒药量小,还是李世民抵抗力强,李世民在吐血后竟保住了性命。李世民此次中毒,虽无确凿证据证明是建成下的毒药,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渊知道后,狠狠地训斥了建成一顿,他毕竟支持建成,也未对他作什么处置。李世民知道,如果责问建成必讨不到什么说法,况且建成有父皇的支持,弄不好会激怒父皇,那样结局就更不好收拾了,他还是忍了。
李建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只是方式比上次巧妙了些,但把握也减少了些。他设法说服高祖去郊外打猎,并要几个皇子相陪。父皇之命,李世民不敢不从,李建成特意派人为李世民挑选了一匹性情暴烈的马,该马積遇刺激便狂性大发,他想用此法摔死李世民。等到李世民纵马追赶一头麋鹿时,烈马狂性大发,控制不住,把李世民摔出一丈多远,险些摔死。虽然对此事彼此都心照不宣,但李世民还是忍了。
后来,李建成又与李元吉密谋,准备在替李元吉出征饯行的宴会上杀死李世民。
久而久之,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明争暗斗已公开化,并且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世民忍无可忍,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带人埋伏在太子与齐王上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太子与齐王前来上朝,李世民的伏兵四起,自己亲手杀了兄长建成,大将尉迟敬德杀死了齐王元吉及其党羽。这场
阴谋阳谋袋Y
"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李世民的政敌已完全消除,从此再也无人能与他争锋,不久,唐高祖李渊就让位给了李世民。
这就是李世民性格中的忍,如果他不忍,在第一次中毒后就和建成闹翻,不知结果会怎样?第二次从马上摔下来,虽然都彼此心知肚明,但却找不出丝毫责备建成的理由,李世民又忍了。如果这两次在条件和时机都不成熟时李世民就和建成闹翻,他的命运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