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那名中年妇女收拾起摊子,千恩万谢地回村去了。
冬枣集中下树时节,石楼乡来了很多外地客商,他们有找到各村的村委会要求包销全村的冬枣的,也有直接去找农户希望在农户家设点收购冬枣的,出的价格都超出人们的预料,霎时买枣的、摘枣的、卖枣的、定点收购的人络绎不绝,一个供需庞大而又杂乱无序的市场正在渐渐形成。为了规范冬枣交易,石楼乡分别成立了冬枣交易管理领导小组和冬枣实业公司,冬枣交易管理小组由王乡长任组长,乡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负责规范冬枣交易市场,打击强买强卖、售假贩假、投机倒把、坑蒙拐骗等行为。冬枣实业公司则由县供销社注册成立,公司住所设在石楼乡,负责冬枣收购、存储、销售等问题,其人员分别由少数正式工和临时工两部分组成。宋栓亭刚从省城那所商业专科学校毕业不久,分配到县供销社办公室上班,他听说成立冬枣实业公司,就主动报名要求到石楼乡上班。
栓亭这时已经长成一米八高的大个子,剑眉星目,整个人透着一股子清爽和刚毅之气。三年大专生活,让他如饥似渴的心灵得到了知识的灌溉,那个曾经满脸颓唐、双眸中充满迷茫的少年的影子再也见不到了。上班那天,栓亭早早起来,骑着摩托车来到徒骇河畔,他把摩托停在河坝上,徒步走到大桥的中间。望着滔滔北去的河水,沐浴着带着腥味的河风,栓亭伸出双手,呐喊一声:“喂!
徒骇河,我回来了——”声音沿着河谷传出好远,久久地回荡着,接连惊起了数只正在河边觅食的白鹭。
自从宋栓亭分配到供销社办公室后,财务室的吴倩倩就经常过来找他,借口无非是借书啦看报啦什么的。栓亭其实早就认识吴倩倩,当年他跟着韩同强盖供销社办公楼的时候,老韩经常安排他到财务室报条子、结账,那时栓亭身材消瘦,又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很不受人待见。他从窗口把条子递给坐在里面喝着清茶趾高气扬的吴倩倩,吴倩倩正眼也不瞧他,一只手接过条子,看看签字和数额,另一只手噼里啪啦拨上一通算盘,然后拉开抽屉取钱,清点好数目,把钱轻蔑地放在栓亭手里。栓亭接了钱,客气地说声谢谢,又在吴倩倩轻蔑的眼神中飞快地离开。
这天,栓亭正忙着写材料,吴倩倩忽然走进来,她见办公室里没有其他人,就把一张字条塞到栓亭手里,然后迅速地离开了。
栓亭打开字条一看,上面写着:我有非常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今晚六点,县电影公司门口见。栓亭猜不透啥意思,到了六点只能按时赴约,吴倩倩早在电影公司门口等着了。今天她着意打扮了一番,一袭连衣裙显得身段格外苗条,脸上化了淡妆,眼波流盼,愈发千娇百媚。她踱着步来回张望,远远地见栓亭过来,热情地向他招手,一点也没有了昔日的那种轻蔑态度。
“姐,你找我有什么事吗?”栓亭知道吴倩倩比自己大好几岁,礼貌地问道。
“栓亭,你看你刚来,我对你就有好印象了。咱俩处朋友怎么样?”吴倩倩略带一点羞涩地问。
栓亭没想到她会这样说,委婉地拒绝道:“姐,那怎么行?听说你不是有男朋友了吗?再说,咱俩岁数也不合适。”
“栓亭,女人大才知道疼人嘛。我有男朋友不假,可我压根儿就不喜欢他。我又没卖给他,只要你同意,和他说散就一句话的事儿。”
“姐,咱俩真不合适。我家是农民,你是城里人,咱们生活习惯不一样,况且,我已经报名去石楼乡了。”
“为什么?!你咋这么傻呀!你说农村有啥好的?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一年四季泡不上个热水澡,人家都往城里跑,可你上赶着劲去农村。我问你,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我是农民,你不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你是农民,那你为啥下那么大力气考学哩?不就为了谋得一份正式工作,离开农村吗?”
“不,你不理解我。我之所以考学,为的是学好本事,回来更好地建设农村。”
“哟哟哟,没想到你觉悟这么高!栓亭,你就听我一句话,不要下去了,要不,以后你会后悔的!”
“我已经报名,改不回来了。再说,我也不打算改回来。”
“要不,我去求求我爸,把你的名字改回来。我爸过去在石楼乡当过乡长,现在是农业局的副局长,咱主任还是他老同学呢。你要回心转意,事情包在我身上!”
“不,姐,我认定的事情,谁也不能改。”
吴倩倩气得杏眼圆睁,有些不顾形象了。这时电影已经开演,她一气之下把两张电影票叠在一起,三下五除二扯得粉碎,使劲扔在地上,说了句“大傻帽”,就跺着脚咬着牙愤愤地离开了。
栓亭漫无目的地在县城街道上游逛,整条街变得冷冷清清的,远处“一品鲜”饭店的舞厅里传来铿锵而嘈杂的歌舞声,算是对外面清冷的夜色做了些许的补偿。
栓亭在接到闫宝生和吴倩倩结婚请帖的第二天,骑着摩托车到石楼乡报到上班了,他的职务是冬枣实业公司销售部经理。
这个冬枣实业公司驻地在石楼乡,没有具体的办公场所,内部组织也仅有一个框架,暂时只设置了销售部、办公室、财务部三个部门。县供销社机关的正式职工没人愿意到这里来任职,总经理就由石楼乡供销社的主任兼任,乡政府临时在冬枣技术服务中心拨了一间房子,安置了简陋的办公桌椅。栓亭上班后,发现只有他和老姜两个人。老姜原是石楼乡供销社的一名售货员,五十多岁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是一名“一抓准”式的好职工,可惜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只干了大半辈子售货员。
“宋经理,看来咱们只好白手起家喽!”老姜摊开双手,环顾着空荡荡的办公室说。
下班后,栓亭到栓柱店里帮忙。客人太多了,屋子里座位放不开,只能在室外临时支起太阳伞,摆下桌椅板凳,让客人在门口就餐。饭店从早忙到晚,栓柱连地里的枣都顾不得摘。没办法,只得让栓栋、栓梁放学后帮自己忙活饭店。新兰抽时间回去到地里摘枣,委托父亲母亲销售。现在栓亭回来了,家里多个帮手,比以前轻松了许多,栓柱非常高兴。但是他看到四处忙乱的景象,不无担心地说:“栓亭,你现在当了经理了,应该帮大伙想想办法,这样下去像放羊一样,会乱套的。”
“哥,你放心吧,我已经向公司和乡里的领导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们正在研究呢。相信马上就会有眉目的。”
果然,乡里很快采纳了栓亭的意见,专门在乡政府驻地开辟了一个冬枣交易市场,各地来的散客和农户在市场见面,现货交易。
对大型的经销公司,一律到实业公司与村委会或者较大的种植户签订合同,实业公司为合同双方办理冬枣筛选、分级、冷藏、运输等业务,收取少量的费用。同时,实业公司也收购一定数量的优质冬枣,参与市场经营。通过这样调整,石楼乡的冬枣销售很快有了章法,市场秩序比以前改善了许多。
罗骏详细地阅读了栓亭的报告,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自言自语地说:“是个人才,是个人才!”
为增强公司的业务能力,冬枣实业公司面向各村招聘了十多名临时工,新青、李翠香、二楞、老木、狗剩卖完自己地里的冬枣后,都应聘到实业公司干临时工。
一季冬枣收下来,石楼乡凡是种植冬枣的农户,户均收入达到了四万元以上,个别户收入达七八万元。石楼乡经济总收入跃居全县各乡镇前列,一举摘掉了倒数第一的帽子。石楼乡所有的村庄都被震撼了,村村争先恐后种冬枣,家家派人参加培训班,学习冬枣培育、管理技术。其他乡镇也纷纷派出工作组到石楼乡考察,准备大力开发冬枣产业。二楞、老木、狗剩、迷糊这些过去曾经欠下一屁股债务的农户今年把欠款全部还清不说,还添置了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等新的农业运输机械,更有很多户准备明年开春翻修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屋,有的已经悄悄备下了沙石料。
刘双江最近却陷入了烦恼中,大田、二田、三田都哭丧着脸来埋怨他,媳妇们人前人后不给他半点好脸色。面对众叛亲离的局面,家里再不能待下去了,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快要溺水的人,很需要有人拉一把。今天这种局面还不是当初自己一手造成的?现在又能埋怨谁呢?他不停地反思着。
刘双河知道兄弟的难处,就对他说:“俺跟栓柱说说,你到他店里搭把手吧,他忙不过来。你的地交给孩子们去种,他们年轻人脑子活,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吧,不要再管着他们了。”
刘双江接受了这个建议,征得一家人同意后,离开刘庄,投奔了栓柱。
大田兄弟三个人到福来家说了一箩筐好话,争取了村里最后一批无偿冬枣树苗,全部种进了自家的口粮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