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再写一遍的精神,我在写作上也不断有所突破。有人说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文学这只天鹅我吃定了!当然,我现在还只啃了一点骨头。小学有范文,初中发报道,高中全国奖,中学把书出。通讯十几篇,杂文最痴情,小说最偏爱。而今,我却面临着落榜的厄运,录取的可能性极小极小,我是灰心丧气还是勇于进取?我仍然选择了后者。有理我为什么不争它一争?”
在这里,演讲者讲述了自己的坎坷遭遇,这些不幸的经历仿佛历历在目,听众在听这个演讲的时候,仿佛看见了一样。这样一来,演讲者的演讲就有了很强的现场感,再加上演讲者的分析以及心理感受,都给演讲增色不少。
作为一个演讲者,当演讲的内容需要听众来进行自我思考的时候,就要努力做到让演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场感,让听众感觉仿佛亲临其境一样,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听众的共鸣、认同以及同情。
演讲中要适时运用美妙的语言艺术
演讲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就像写文章一样,不要求你出口成章,但是一定要有精彩的部分。虽然写文章不用说出来,但是如果一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有精彩的片段和亮点,肯定不会有高的评价。所以,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适时地运用美妙的语言艺术,这样才会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和可听性。
在众多的语言艺术中,幽默的语言可以说是常青树,只要能够恰当地运用,往往都能够发挥出很好的效果。幽默作为一种最生动的表现手法,也大量被运用在演讲中。有许多人喜欢在演讲开始时使用幽默的语言,借以打破沉闷的局面,拉近讲演者和听众的距离。
1938年元旦,陈毅在一次新四军驻地江南各地方武装首领会议上讲话,他先笑着做了自我介绍:“首先,敬告诸位,我姓陈名毅,字仲弘,今年39岁,还没有老婆。”“我还有个癖好,喜欢抽烟,不过不是大烟是纸烟。”几句话就把大家逗笑了,会议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演讲过程中使用幽默,更能使你的演讲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普列汉诺夫有一次在日内瓦做关于《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演讲,当时会场一片槽乱,几乎使演讲不能继续下去了。这时,普列汉诺夫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目光嘲笑地扫视着会场。当台下逐渐平静了些时,他大声说:“如果我们也想用这种武器同你们斗争的话,我们来时就会……(他停顿了一下,大家以为他会说,带着炸弹、武器、棍棒,然而他说出的话却出人意料),我们来时就会带着冷若冰霜的美女。”此语一出,整个会场笑声一片,甚至连一些反对者也笑了起来。这时,
普列汉诺夫抓住时机,话头一转,将演讲引入了正题。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体现。”在演讲中,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健全、热情、具有人情味的智慧,并且还会使我们的演讲魅力无穷。
我们都说,智慧来源于生活,同样,语言的艺术也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富有哲理的话语,总能给人凝练的感觉与深远的回味,发人深省,值得人不断琢磨、玩味。而一个人的话题是否富含哲理、耐人寻味、给人新意,也标志着说话者的修养学识水平和是否具有成熟的魅力。在演讲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来增加自己演讲的效应。通常情况下,富有哲理的语言,主要有大智若愚型、忠告型、警策型等。
在演讲中,大智若愚型语言艺术,往往不经意间顺口说出,然而一经提示,就变成了很耐人寻味的东西。歌德说:“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别黑。”这样的语言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实,然而一经点出,这些事实就起了神奇的变化,使人能从中领悟到诸多东西。而忠告型语言常使人在善意中感到亲切,在亲切中领悟做人的道理。例如:“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而警策型的语言艺术一出口便使人一惊,却惊而无险。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是这类哲理性语言的特点。例如:“有人可能一百岁时走向坟墓,但他生下来就已经死亡。”(卢梭)“活了一百岁”与“生下来就已经死亡”是一对矛盾,然而矛盾的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一位演讲者在演讲的时候,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一定会为你的演讲增色不少。
不仅如此,如果在演讲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还可以让旧话题生出新意,也会使演讲更加有亮点,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共鸣。
演讲中反复谈一个话题,虽然有强调说明的作用,但多半因为没有新意而使听者失去兴趣,甚至心生厌倦。可是,一个人不可能时时有新的话题。譬如朋友相聚,当实在没有新的话题可说需要重提旧事时,可以改用新的叙述词汇,从新的角度来表达,同样会有好的效果。在演讲中也是一样。
马克?吐温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里辛辣地揭露、抨击了美国政府的腐败和那些政客、资本家的卑鄙无耻,由此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次,有位记者追问马克?吐温对政府官员的看法。马克?吐温一气之下不假思索地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这句话在报纸上披露后,议员们大为震怒,纷纷要求马克?吐温给予公开道歉或予以澄清,否则,将诉诸法律起诉他诋毁、诬蔑名誉。于是马克?吐温借又一次机会对记者发表解释声明:“前一次我在酒席上发言,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事后我再三考虑,觉得此话不恰当,而且也不符合事实。我郑重声明,我上一次讲话应该更正为: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这个声明十分精彩。马克?吐温并没有把自己说过的话简单地加以重复,表面上对上次的话加以否定来更正,其实跟前次所说是同一个意思,甚至抨击的范围更广,而且,这样一来把柄也不好找了。
在日常交谈中,我们都能这样生动、风趣地表情达意,就不会因为老话常谈而显得单调、枯燥、乏味了。所谓“戏重演难岀新意,话重说不招人喜欢”,只是表明了道理的一部分。一些戏因为新的扮演者的表演,而一直受大众、媒体的追捧。一些话题,由于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能让人生出浓厚的兴趣。
演讲者总是希望演讲能赢得听众的欢迎和青睐,并且达到演讲的目的。要想做到这些,就需要在演讲的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技巧,这样才能增强演讲者的气场,让自己的演讲更加精彩。
真情实感不掩不藏
伟大的成功学家卡耐基曾说过,若一位演讲者带着坚信、诚恳去叙说,那他是不会失败的,不论他所讲的内容是重大的政治、经济政策或一个人的旅行杂谈。只要他确实觉得心里有不能不告诉听众的事情,那么他的演讲就会强烈地打动人心。他的坚信是用何种外相表达出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带有情感。具有热烈、恳切和真诚情感的演讲者,其影响力将是巨大的。
的确是这样,一个高明的演讲家总是用真实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去呼唤人们的心灵,使它振奋、感化、慰藉、表扬。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丑恶,无情鞭挞。用诚挚的心去弹拨他人的心弦,用善良的灵魂去感化他人的胸怀。让听者闻其言,知其意,见其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就会令讲话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产生磁铁般的影响。
在做“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演讲时,万承奎教授对有人自我践踏生命表示痛惜、对掌握命运强者表示赞颂,表现出的情感变化、神情动作令人叫绝,在不知不觉中把听众带入情感世界从而让人去体验百态人生、去领悟生命把握之要领。无论在演讲的起始、过程还是推向高潮,乃至结束,教授的神形都在随着演讲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情感性。所以,他此次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口若悬河的人并不一定拥有好口才,善于表达真诚的人才能说有好口才。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才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才能叩开他们的心门。
一次,余秋雨先生在四川大学作演讲,讲到他的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朋友之死的情景,他深情地讲道:他的两个学生正在国外,听说老师病危,中止合同,飞回上海,为老师临终演出。
那一天,许多上海人,正如我曾多次写过的一样,都激动起来、
崇高起来,好多不懂音乐的人也买票去听。小学生们的家长对记者说:“带他们来,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什么叫音乐,什么叫老师……”几天后,这位教授死了,龙华附近花店的花一售而空。病房里堆满了鲜花,楼梯上一层一层地叠满了鲜花……
这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感人的一幕,使听众分明感受到,那曾经在上海发生的带有几分悲怆和崇高的气氛的场面,此刻就弥漫在演讲会场。听众的灵魂在演讲者动情的讲述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产生了强烈的心鳏鸣。
在讲话过程中,要使对方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其讲话的话语一定要受到发自内心的、充沛的情感支配。一位作家曾说:“说话人装着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没有一丝的人情味,这只能是掠过空中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这样又怎能叫人发生兴趣?又怎能感动、说服人呢?”
在演讲中,真诚的话远远比豪华的派头更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学会真诚地说话吧,你会俘获更多人的心。演讲人的态度在讲话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就会不一样,原因就是态度不同。用诚恳的态度演讲,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而拥有好口才,首先就必须要有诚恳的态度。巧妙地运用充满真情的话语,可以使说者与听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交流。使双方建立更加融洽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所以说话一定要注入情感的因素,真诚的语言才能打动人心、感染他人。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元首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他获得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统的叙述,同时也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丘吉尔的演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反法西斯军民曾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澳大利亚前总理孟席斯评论丘吉尔的演说时说:“他深知作为演说家,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并对一切了如指掌。”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最黑暗的时期,当德寇飞机对英国施行狂轰滥炸之时,丘吉尔曾向秘书口授了一篇演讲稿。这里摘录一段精彩的文字:
“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我们将满怀信心地在空中越战越强。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在敌人陆降处作战,在田野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决不投降!”
据丘吉尔的秘书讲,当口授完这篇演讲稿时,这位年近七旬的首相竟“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这是何等激动的感情啊!这激情来自于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憎,来自于珍视自由、热爱和平的崇高信念,大大增强了言辞的感染力。丘吉尔向秘书口授讲稿尚且如此动情,当众演说时的澎湃的情绪便可想而知了!
以情动人,除了要求演讲人自己要动真情之外,还要求演讲人善于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充分表达出来,迅速激起对方的共鸣。演讲人必须善于体察对方的心境,用饱含浓情的言辞去拨动对方的心弦。
著名演说家李燕杰说:“在演说和一切艺术活动中,惟真情,才能使人怒、使听众信服。”一个演说者如果讲话华而不实,只追求外表漂亮,开出的只能是无果之花。若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只是用“人工合成”的感情,虽然能欺骗听众的耳朵,却永远骗取不到听众的心。无哗众取宠之心,有实事求是之意,才能取悦于你的演讲对象,使他们接受你的思想。因为心弦是不会随随便便地让人拨动的。若要使人动心,必先使己动情。
作为一个演讲者,要想让自己的演讲获得成功,并赢得听众的信任和感动,就要在演讲中融入真实情感,因为只有炽热的情感,才会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演说如果是感情不真切,是逃不过成百上千听众的眼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