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西汉对匈奴的反击战已拉开序幕。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几次领兵攻打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前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听说又要出征,便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骑校尉,并挑选了八百名骁勇矫捷的骑兵拨给他指挥。霍去病率领这八百骁骑一直向北奔去,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果断地判断那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令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匈奴兵对仿佛是从天而降的汉军毫无防备,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霍去病身先士卒,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卫青将战争的经过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骠骑校尉霍去病,以八百骁骑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出奇制胜,勇冠全军。以两千五百户封为冠军侯。”这一次出击使霍去病一战成名。
3-4霍去病墓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霍去病率一万骑兵,从陇西地区出发,孤军深入沙漠,去寻找匈奴的主力,伺机作战。霍去病的军队一路顺风,势如破竹。他们先穿越了今甘肃省山丹地区东南的焉支山,深入达千余里,遇见了匈奴大军,短兵相接后,他们杀死了匈奴的两个王,活捉了浑邪王的太子和相国,就连休屠王平时祭祀用的金佛像也成了他们的战利品。
紧接着,霍去病又带兵第二次出击,孤军深入到祁连山腹地,与匈奴军队会战。这一仗,又擒获了匈奴王、单于、王子、相国共百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五千四百户。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几乎与舅舅卫青相当了。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为了铲除匈奴对大汉的侵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决定再一次派卫青、霍去病各自率领五万精兵,分两路夹击匈奴军队,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一千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斩获一万九千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
而霍去病率军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间河,与匈奴左贤王相遇。汉军发动猛攻,左贤王大败而逃。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胥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五千八百户,并与舅舅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居乐业。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势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颂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这位青年名将的过早离去,人们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飞将军李广
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一首诗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里面所说的“龙城飞将”就是指在汉朝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李广是西汉镇守边关的一员猛将,他英勇善战,威震边塞,令匈奴人闻风丧胆,因此被匈奴人敬畏地称为“飞将军”。
李广一生征战沙场,与匈奴军队交战达七十余起。在这些战役中,他一直都是身先士卒,勇猛杀敌,因此非常受将士们的爱戴。他17岁时就投身于军队,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汉武帝时,又常常派他和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人一起带兵去攻打匈奴,可谓劳苦功高。
公元前119年,匈奴人大举入侵中原,攻到了上谷郡。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公孙贸和李广等人兵分四路,各率骑兵万余名,赶赴边塞。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匈奴兵多势盛,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了。匈奴兵见到李广身受重伤,昏迷不醒,就把他放在一张网上,把网挂在两匹马之间,就这样把李广拉回了匈奴大帐。
3-5李广
途中李广清醒过来,拼命跃起,骑上了一匹匈奴的战马,把原本在马背上的匈奴兵踢了下去,又抢走了他的弓箭,一路向南急驰,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转身来,拈弓搭箭,一连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赶不上李广,只好眼睁睁地让他跑了。李广会合了部下的残兵败将,返回了雁门关。但是,李广惨败、兵将损失严重的消息传到了京师,汉武帝顿时大怒,本来想将他问斩,可是又想到他德高望重,屡立战功,就让他交纳了赎罪金,贬为庶民。几年之后,因为匈奴又在边境骚扰,汉武帝才又重新起用李广。
汉武帝派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去进攻匈奴。李广向卫青请求担任大军的先锋队,卫青不许,反倒命令他从荒凉的东道行军,限期会合。卫青率领汉军追杀匈奴大军,在赵信城时,捕获并斩杀了一万九千余名匈奴兵。而此时李广的军队却因为道路险恶而迷失了方向,从而延误了军机。卫青指责李广故意拖延军务,按律当斩。李广十分悲愤,他流着热泪对将士们说:“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从没贪生怕死过。想不到今日却因为迷途而误了军期,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哪能再受这样的屈辱!”
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将士们看到平素里爱兵如子的李将军竟死得如此悲壮,不禁都失声痛哭起来。附近的百姓们知道了这个噩耗,也都是泪水涟涟。
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虽然李广没有被封侯,可他的功绩却是难以磨灭的。
大探险家张骞
汉与周边各国和地区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沟通汉与西域及西方国家的交通要道。人们在盛赞丝绸之路给中西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当然不应忘记它的开辟者--大探险家张骞。
张骞,汉中郡城固县人,武帝建元元年任郎官。当时朝廷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西域有大月氏国,他们被匈奴人打败了,被迫向西逃去,现在就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深仇大恨,一直想要报复,可就是自己的力量不够,又没有人能帮助他们。
汉武帝心想,这个月氏国既然是在匈奴的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从东西两边夹击匈奴,就能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那样就能削弱匈奴人的力量了。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国去联络。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月氏国到底在哪儿,也不知道离中原有多远,更别说中间还要路过匈奴人的势力范围。要担负起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才行。
正巧当时朝中有个年轻的郎中,名叫张骞,很有胆识。他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就首先应征。
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很快就有一百名勇士应征。有个在长安住了很久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他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汉武帝在他们临走前亲自给张骞整理衣冠,嘱咐他此行的重要性。就这样,他们带着汉武帝的理想去寻找大月氏。他们一出陇西,就进了匈奴控制的地区,由于队伍庞大,又不像一般的商队,很快就全部做了俘虏。
匈奴兵把他们送到单于那里,他们在拷打之下说要去寻找大月氏,开辟通商道路。单于不满地说:“月氏在我们匈奴的北面,汉朝怎么可以越过我们派使者前去通商?如果我要派使者越过汉朝去南越,汉朝会答应吗?”
因为当时匈奴和汉朝还没有闹翻,所以单于没有杀他们,只把他们分散来看管。单于经过了解,知道张骞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希望他投降,还给他娶了妻子。尽管如此,张骞始终保留着那根出使的旌节,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3-6张骞
十年过去了,匈奴对张骞也放松了警惕。有一天,张骞和堂邑父趁匈奴人不防备的时候,骑上快马逃了出来。他们没有目标,只知道大月氏在西,所以就一直向西走,到了大宛国(今中亚细亚)。大宛王早就听说东方有个富饶强盛的汉朝,很想互通往来,现在听说汉朝的使者来了,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待他们,问张骞:“你打算到哪里去?”张骞说:“我们奉当今汉王的命令,出使大月氏联络重要事情,路上被匈奴扣留十余年,现在才逃了出来。要是大王能派人送我们到大月氏去,将来我们回到汉朝,我们的皇上一定会答谢大王,到时候的礼物必将多无法形容。”
大宛王本就知道汉朝的威名,见这是一个顺水人情就答应了,他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又由康居到了大月氏国。
大月氏国与匈奴之间长期征战,常为匈奴所败。大月氏国王被匈奴人杀死以后,他的正房妻子继承了他的王位,在大夏(阿富汗北部)附近又重建了大月氏国。这里的土地更加肥沃,物产比以前更加丰富,大月氏人生活得非常安定,不想再和匈奴打仗了,怕再次回到逃亡的生活当中。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但始终没有说服他们,眼看目的不能完成,他只好回国。
回国途中,他们又被匈奴俘虏,扣留了一年多。不久,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趁乱带着匈奴妻子和堂邑父逃回了长安。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受到汉武帝的隆重迎接。此次西行前后达十余年,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汉武帝为了表彰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封他为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让汉武帝也大开了眼界。过了几年,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由于他熟悉匈奴的地形,知道水草的具体位置,使得汉朝的军队没有受到饥渴,凯旋归来后,他被封为博望侯。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再向匈奴臣服、进贡纳税了。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