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达宪脸上难掩喜色,“正是草堂先生苏孟。”
毕竟是给皇帝找的太傅,高绍宗显得有点谨慎:“苏先生盛名在外,听闻曾发誓此生不入朝堂,怎的突然改变主意?”
他想挑谁毛病都可以,但挑苏孟的,恐怕萧达宪也不会同意。
萧令光看一眼萧达宪,果然见他脸上笑容淡了几分,她唇角微勾:“苏先生一身学问,品性高洁,受天下学子敬仰。陛下天之骄子,有陛下这样的学生,苏先生怎会不答应?”
“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高绍宗见到萧达宪的脸色,就知道自己低估了苏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质疑谁不好,质疑苏孟教授他的目的,这若是让学子们知晓,还不知道要如何想他这个皇帝。
萧达宪有些不悦,“苏先生一身学问,朕刚来京城时,时常听友人谈及,学子们对他极为尊敬,这样一位名家大儒,不会是沽名钓誉之辈。”
他这还是头一次如此反驳高绍宗,高绍宗脸上有些不好看,但还是躬身恭敬道:“是臣多想了。”
萧令光乐见高绍宗踢到铁板,含笑道:“想来高大人对苏先生有些误会。”
自从边关频传捷报后,皇帝对萧令光态度有所和缓,关系比起之前还好,如今萧令光又为皇帝请来当代大儒为太傅,皇帝对她更加信任。
高绍宗心中警惕,面上却不显,也不与萧令光为难,“下官多虑了。”
萧达宪倒也没有真的责备他,只是语气没有方才那般亲切,“高大人没和学子接触过,想来不知道他们对苏先生的推崇。”
高绍宗自然不会反驳,只恭敬听着,脸色却是越来越不好看。
萧达宪瞧敲出来,却破天荒的没有给他台阶。为了显示对苏孟的重视,他道:“朕会下一道旨意,请苏先生入朝。”
有了圣旨,苏孟便可以名正言顺入朝,这对他来说是好事。
萧令光起身道谢:“臣替苏先生谢陛下恩典。”
萧达宪高兴,摆手笑道:“皇姐不必客气,朕亦尊重苏先生。”
苏孟的事便就这么定下了。
高绍宗虽不悦,却也知道此事已成定局,也知道萧达宪对科举的重视,一番权衡之下,没再说话。
两天后,苏孟派了身边的小书童来长公主府。
一见到萧令光,小书童就躬身作揖:“先生说,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
这已在意料之中,萧令光叫云岚赏给书童一串铜钱,笑道:“回去告诉你家先生,我知道先生的意思。”
“是。”小书童谢恩,揖礼退了出去。
小书童前脚才刚走,后脚宫中的圣旨就去了苏孟小院。这圣旨就好像为了顾及苏孟脸面,只等他点头答应,宫中就派人出来。
来宣旨的是夏笑春,宣读完圣旨,便笑盈盈道:“陛下已在勤政殿旁为先生辟出专属书房,这般殊荣,苏先生还是第一人。”
“谢陛下恩典。”
苏孟接旨,小书童也机灵,很快送上一个钱袋子给夏笑春。
夏笑春得了好处,也知道日后苏孟的地位必定水涨船高,他自然也愿意卖苏孟人情,便委婉提醒:“京城的贡生眼下怕都在温习功课,先生这里却是往来如织,想来大家都希望能从先生这里得到指点。”
他这话说得委婉,但苏孟是何等聪明人,很快就听出他的话外之音,爽朗一笑:“哈哈哈。。。。。夏公公慧眼。”
夏笑春笑着躬身:“不敢当,不过是卑职胡言乱语罢了。”
苏孟承了他的情,“公公用了茶再走吧。”说着示意小书童引他去茶室用茶。
“陛下还等着卑职回宫复命呢,多谢先生。”
夏笑春客气婉拒,笑着告退。
书童上来送他出门,到门口的时候,书童指着门边的条幅道:“先生说了,明日起闭门谢客。”
夏笑春这才看清门边挂着的条幅,怪道今日人那么多,敢情大家都想在苏孟闭门谢客之前,来听他最后一次指点教诲?
这般挂出来,既不得罪人,日后也不怕别有用心的人做文章。
人家早就看清了,倒显得他这般提醒有自作聪明之嫌,夏笑春讪笑:“还是苏先生想得周到。”
书童人也机灵,当即含笑道:“先生也谢谢公公提醒。”
这话也给了夏笑春台阶,他客气告辞,回宫复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