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用驯兽的方法完成这一计划的。在她做唐太宗身边宫女的时候,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听说西域蕃国赠送了一匹叫狮子骢的名马,便召了几位文武大臣前去观看。果然,这狮子骢威武雄健、性情暴烈,非同凡响。唐太宗一边赞赏着狮子骢,一边问大家谁能驯服它。大家面面相觑,无人敢应。这时,一位宫女飘然转到太宗面前,躬身道:“臣妾可以驾驭。”唐太宗一看是武媚娘,笑道:“你?就凭你这个娇嫩的身子?”媚娘却一本正经地说:“只要陛下给臣妾三样东西,管保叫它服服帖帖。”太宗问:“哪三样东西?”媚娘说:“一条铁鞭,一个铁锤,一把匕首。我先用鞭子抽它,如不听话就用铁锤打它的头,若再乱踢乱蹶,就用匕首切断它的咽喉!”
事实证明,这个驯兽的方法很有效,使她成功地完成了国家的产权过户。鞭子、钢锥和匕首是她政治上的三板斧。对于重奖不能打动的人,武则天就先是用鞭子抽——贬官,待这人知道痛了再把他调回来,—般的人就会甘心俯首了;对于比较倔强的,就用钢锥刺——贬官、放逐、下狱、复职,然后再贬官、下狱、流放、再复职,把人折腾得死去活来,尝尽痛楚,最后意识到只有忠于皇上——管他大周还是大唐——才有出路,这个人也就改造好了。比如名臣狄仁杰、魏元忠就被刺得遍体鳞伤,最后对武则天还是忠心耿耿。至于那些唐朝宗室,根本没有改造的可能,武则天便动用匕首——酷吏来诛除他们。
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对政事很感兴趣,而且权力欲很强。显庆五年(660)以后,高宗患风疾,目不能视,朝中大事多由武则天处理。再加上高宗懦弱,遇事无主见,上朝理事,往往根据宰相的意见做出决定。于是,武则天索性直接上朝参政,当时人们把高宗和武后并称为“二圣”。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使出果敢泼辣的手段,贬褚遂良出京,逼长孙无忌自杀,同时罢免了20多位反对她的大臣。把那些反对她的老臣一个个降职、流放或者杀掉。唐高宗体弱多病,他看武则天能干,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她管了。武则天掌了权,渐渐不把高宗放在眼里,唐高宗心里气恼,但武则天权势越来越大,高宗想废掉她,也没有机会了。
武则天临朝听政后,正式提出了著名的建言十二事,主要内容是:劝农桑,轻赋敛,息兵戈而以德化天下,增加官俸,量才擢升官吏,广开言路,杜绝谗言,禁免大兴土木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大唐自“贞观之治”以来的既定国策得以继续,使唐王朝仍然保持着繁荣发展的局面。接着,武则天又着手调整宰相人选,罢免了若干资望高深的宰相,另提拔一些资历较低的下层官僚委以相职。就这样经过一番努力,武则天基本上控制了政权。
弘道元年(683),高宗病死,太子李显继位,即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改立第四子李旦为帝,即唐睿宗,朝政仍由她把持。
武则天巩固了她的统治,扫除了通向皇位的一切障碍,但是武则天并没有立即登上皇位,她想名正言顺地当皇帝,必须要找到合法依据。古代建国,不论是打来的江山还是篡夺的江山,都设法找到合法的根据,这样才冠冕堂皇,不与正统的君权观念相违背,以冀得到臣民的拥戴。武则天当然也要遵守这个惯例,使自己夺取皇位尽量顺利一些。
舆论,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三人成虎”,又说:“人言可畏”,可见舆论之重要。封建君王制造舆论的本事不亚于掌握了高技术工具的现代人,尤其在他们举事创业、登基临位之时,运用舆论更是炉火纯青。据说周武王伐纣时,率大军渡过孟津,到了黄河中流,有一条白鱼从水中跳到周武王的船上,周武王取白鱼祭神;渡过孟津后,有颗赤色的流星落在周武王所住的房子上,然后化为一只乌鸦。武王和大臣们都认为这是吉祥的兆头,说这是上天示意支持周武王。这大概是历代帝王和臣子们寻找祥瑞之物制造舆论的先河。
后来,陈胜、吴广准备起义造反,他们说在鱼肚中发现了写有“陈胜王”三个字的布条,于是,那些兵士便推陈胜为首,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刘邦为了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说他担任亭长时,在押送囚徒的途中曾经酒后斩杀了一条白蛇,而这条白蛇是白帝子的化身,斩白蛇的人就是赤帝子的化身。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称帝的根据更为直接,说他生来有异相,左右两手的掌心下端各有一回旋螺纹,迎着太阳,掌纹组成一个“王”字,真可谓是天生的龙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武则天对老祖宗的这一套把戏十分熟悉,并且深谙此道,她比前人更高明,更有气派。
公元688年四月的一天,武则天在她的宫殿里接见了一个叫唐同泰的雍州人。唐同泰是来向武则天上奏表的,同时还呈上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唐同泰说这是他无意中在洛水中打捞上来的。武则天看了十分高兴,认为这是自己名正言顺当皇帝、统治天下的祥瑞之兆,可以为自己大造舆论。于是她将此石赐名为“宝图”,并封唐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里,她下了一道诏书,说天降“宝图”,应亲至洛水拜受,并命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等在拜洛水前十天聚集神都,届时同去洛水。武则天还以“宝图”上的刻字“圣母”自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武承嗣假造的瑞石正好符合她的心意。所以,她借此机会兴师动众,大造舆论。一时间,“天授圣图”成了举朝上下议论的话题,种种离奇的传闻,蛊惑人心的说教,编织成千种神秘的、具有强大控制力的网。在它的笼罩下,心存异议的朝臣缄了口,传统的旧观念失去了威力,人们的意识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奇异的改变:当皇帝不仅是男人们的事,女人照样可以穿龙袍、戴皇冠。这是天意,天意是天然合理的。
既然天意昭昭,武则天也就应该心安理得了。可是她仍不满足,她要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让满朝文武、天下百姓心悦诚服地拥戴自己登上皇帝宝座。
有个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
佛意较之天意有着更权威的力量。武则天在得到天意之后,又罩上了佛的灵光,人们还能说什么呢!
天意也好,佛旨也罢,其实武则天最看重的还是民意。在这方面,她似乎很有信心。
几个月后的一天,皇宫外聚集了一支万余人的游行队伍,他们敲鼓击磐,绕着皇宫游行请愿,恳求太后改朝换代。武则天再次登上则天门楼,接见游行民众。在游行队伍中,有商人、僧侣、官吏和普通百姓,他们打着彩旗,载歌载舞,站在远处观望的人更是难以计数,
很多人似乎正从街市两侧的遮棚下跑出来,加入游行队伍。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站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他就是这次活动的总导演。
当天晚上,武承嗣带领二十多名请愿代表来到贞元殿,将数本绿色的奏折递交武则天,奏折上有六万余人的签名,这些签名者除了文武百官之外,还有帝室宗亲,四方百姓和边夷酋长。稍后,皇子李旦见大势已去,干脆也写表章送到武则天手中,他恳请母亲即刻登基,并赐自己武姓。
到了午夜时分,武则天对殿外跪请的文武百官们说:既然众愿难违,登基一事我可以考虑。
武则天一言既出,群臣莫不涕泪横流,叩首称谢,一时间万岁之声不绝于耳。看着这一幕,武则天暗暗地笑了。
九月九日拂晓,武则天在装饰一新的明堂里举行了即位大典,改唐为周,改年号为天授元年,大赦天下,全国欢宴七日。九月十三日,武则天下诏褫夺唐室王公的爵位,封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并建武氏七庙,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追封五代。
她自取名为“瞾”,意思是日月当空,目空一切,这年是公元690年,武则天也是个67岁的老太婆了,不过,她终于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位,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来说,这一切来的都不晚。
在中国历史上,皇后多不胜数,由皇后当上皇帝的却只有武则天一人。武则天三十二岁当皇后,六十七岁做皇帝,这其中三十五年的时间,她把李唐王朝经营得有声有色,更把自己的统治营造得牢不可破,最终取代李唐王朝。这个历史的过渡,也许给了武则天很多难得
的机遇,尤其是高宗皇帝的懦弱无能,使她得以走出帷幕,脱颖而出。但是她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正因如此,她才能克敌制胜,站稳脚跟,获得民心,独揽朝政。所以,与其说历史机遇造就了武则天,不如说武则天造就了她自己。
4、治理天下:权利女人的铁血政策
武则天不愧为铁血手腕的政治家,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敌,一有机会便大加杀伐,决不手软。她专制的刀斧无情地对准了她的一切政敌和所有可能对她造成威胁的人。武则天虽然心狠手辣,但她也是有些才干的。她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武则天这个女人果断干脆的风格,也使得整个朝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武则天当朝执政,实在是惊天动地之举。无论文武百官还是平头百姓,这永远是无法接受的事实。中国历来就反对女人干预政治,武则天不只是干预了政治,而且明目张胆地把李氏政权夺了过来,唐皇旧臣纷纷起兵,勤王之师风起云涌,四海沸腾。武则天从临朝称制到称帝前期,为了对付潜在的政治势力,运用其铁腕政策、残忍手段,实行了十余年的酷吏政治。
顽固的旧势力和一次次的叛乱造就了女皇的铁血手腕。她曾经在《臣轨》中说,君主好比人的头脑,臣下好比人的四肢,君臣一体,同心同德,国家才能兴旺,君臣离心离德,国家必亡,面对叛臣、反臣和离心离德之臣,她只有一条路:坚决镇压和打击,决不姑息。于是她导演了一幕幕血腥的清洗。
在斩杀李唐宗室的同时,武则天又创造了一个惩治政敌的绝招:告密。通过告密来捕杀一切异己。唐中宗被废后,朝中多有不平者。有一次,有十多个人在一起饮酒,其中有一人说:“庐陵王太冤枉了,我们应该支持他。”在坐者中就有一人告了密。结果那个说话的被斩首,其余八个人以知情不报被绞死,告密者被授予五品官。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告密之风席卷朝野。
武则天虽然坚强刚毅、深谋大略、雄心勃勃,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一个难得正名的皇上。她面对着的是众多的、或明或暗的敌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多年来她一直企图在棘手的政治漩涡中寻求依靠。现在,随着告密之门的打开,她终于找到了。这就是靠告密起家
的酷吏。
在那些日子里,武则天每天都要翻阅从铜箱中取出的告密信。这些告密信为她提供了许多重要线索,使她对敌对者的活动了如指掌。她十分感激这些告密者,破格提拔他们做官,不论其门第和资历。于是,一批新官僚出现了:他们专门掌管告密之事,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帮助武则天镇压异己。他们是武则天手中的刀斧,凭借这柄刀斧,武则天大施淫威,敌对者闻之丧胆。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不是一个人,而是—个集团,来俊臣是这个集团中的重要角色。
来俊臣本是一个乡间无赖,他见告密可以升官,就上书武则天,说刺史东平王李续谋反。武则天正要铲除宗室,就认为来俊臣对自己一片忠心,提拔他做诗御史、加朝散大夫,不久,又擢升为左台御史中丞。来俊臣为了显示自己很能干,就与御史侯思止、王弘义、郭霸、李仁敬等人勾结,招集流氓数百人,让他们去告密。如他们想陷害某人,就几个人同时从几个地方告发,事情大同小异,然后由来俊臣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