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国历代科技成就简介 > 第2章 山海经(第5页)

第2章 山海经(第5页)

于是,当时的工人便发明了“井渠法”。所谓“井渠法”,即在洞线的山坡上,每隔00米打一眼竖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开创了后代隧洞竖井施工法的先河。

龙首渠穿山隧洞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工隧洞,“井渠法”无疑是隧洞施工方法的一个新创。同时,龙首渠的施工还表现了测量技术的高水平,它在两端不通视的情况下,准确地确定渠线方位和竖井位置,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在龙首渠的施工过程中,人们挖掘出了恐龙的化石,于是这条渠道被人们称为“龙首渠”。

龙首渠的建成,使万余公顷的盐碱地得到灌溉,并使其变成“亩产十石”的上等田,产量增加了0倍多。这段穿过商颜山的地下渠道长达公里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地下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井渠法在当时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直到今天,新疆人民在沙漠地区仍然用这种井渠结合的办法修建灌溉渠道,叫作“坎儿井”。中亚和西南亚的干旱地带也用这种办法灌溉农田。西汉龙首渠的井渠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为世界水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至唐代,著名水利家姜师度在这一带重新兴建灌溉工程,姜师度不仅引洛,而且引黄河水灌溉,效益更加显著。此后引洛灌溉相沿不断,解放后洛惠渠进一步扩展,灌溉面积增长至0余万亩。

新疆的气候非常干旱,降水稀少,河流经常断流,可是为什么在这种极端不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下,会奇迹般长出绿油油的瓜果蔬菜和庄稼呢?这一切都源于坎儿井的滋润。

如今吐鲁番哈密盆地里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有的来自地表的防渗、防冲引水渠道,有的来自机井,还有的就是来白古老的坎儿井。这三种引水方式中,历史最悠久、与当地人民生活水乳相融、甚至成为了当地文化一部分的,就是坎儿井了。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融化的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新疆人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地下水渠里的水是从地下含水层中引出来的地下水,当山上的白雪融化以后,清泉会向盆地汩汨地流下,由于这里的山地大多为裸露的岩石,所以山上的融雪水很快聚流成河,向山下的盆地流去。然而好景不长,融雪水流到山下后又遇到了由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戈壁滩,水流迅速地渗入了地下,很多河流到了这里就消失了。消失了的融雪水全部汇入了地下潜水层。它们顺着缓缓倾斜的地下水渠自然流淌,一直流到地下水渠钻出地表的地方才“喷涌而出”。

新疆吐鲁番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在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求生存的过程中之所以选择了坎儿井,不仅是因为它能够躲避日晒风吹对流水的侵蚀,更是因为它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惟—能够普遍施工的水利工程。吐鲁番盆地虽然埋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能源,但气候恶劣、交通不便,这对开挖坎儿井的经济技术条件上有着很大的限制。而人们在掏挖泉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现坎儿井形式的地下渠道,不但可以防止风沙侵袭,而且可以减少蒸发损失,工程材料应用不多,操作技术也简易,容易为当地群众所掌握。因此,远在古代经济技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各族劳动人民群众采用坎儿井方式开采利用地下水,就更加显得经济合理了。

根据9年统计资料,我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700多条,总流量约为米/秒,灌溉面积约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00多条,总流量达l8米/秒,灌溉面积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于赵州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

其实,赵州桥建于隋代,是安济桥的俗称,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00年的历史。隋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兵戈相见的局面,社会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当时,赵县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北上可抵涿郡,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可是这一交通要道却被城外的洨河所阻断,每当洪水季节甚至不能通行。因此,隋朝大业元年(9年),政府决定在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并管理大桥的施工。李春率领工匠对洨河及两岸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把桥台建筑在河床密实的粗沙层上,桥台由五层石料砌成。同时李春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建桥经验,提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设计了单孔圆弧敞肩的大桥。经过精心细致的施工,李春出色地完成了建桥任务。

赵州桥横跨洨河南北两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大桥全长0。8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7。0米,是一座由8道相对独立的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就是它“敞肩拱”的创举,在大拱两肩,砌了四个并列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又增强了桥身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赵州桥在00年的历史中,经受住了多次洪水冲击,8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仍挺立在洨河之上。

赵州桥桥体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000多块,每块石头重达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它首创的敞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充分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里处,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完工前我国最大的一座水电工程。该工程97年动工,988年完成。

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葛洲坝工程主要由电站、船闸、泄水闸、冲沙闸等组成。大坝全长9米,坝顶高70米,宽0米。控制流域面积00万平方千米,总库容量。8万立方米。电站装机台,年均发电量亿度。建船闸座,可通过万吨级大型船队。7孔泄水闸和孔冲沙闸全部开启后的最大泄洪量,为每秒万立方米。

葛洲坝水利工程的船闸为单级船闸,一、二号两座船闸闸室有效长度为80米,净宽米,一次可通过载重为。万至。万吨的船队。每次过闸时间约0至7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8至分钟。三号船闸闸室的有效长度为0米,净宽为8米,可通过000吨以下的客货轮。每次过闸时间约0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至8分钟。上、下闸首工作门均采用人字门,其中一、二号船闸下闸首人字门每扇宽9。7米、高米、厚7米,质量约00吨。为解决过船与坝顶过车的矛盾,在二号和三号船闸桥墩段建有铁路、公路、活动提升桥,大江船闸下闸首建有公路桥。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年发电量达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原煤00万吨,对改变华中地区能源结构,减轻煤炭、石油供应压力,提高华中、华东电网安全运行保证度都起了重要作用。葛洲坝水库回水0至180公里,由于提高了水位,淹没了三峡中的处急流滩点、9处险滩,因而取消了单行航道和绞滩站各9处,大大改善了航道,使巴东以下各种船只能够通行无阻,增加了长江客货运量。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条件差、范围大,仅土石开挖回填就达7亿立方米,混凝土浇注亿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7。7万吨。它的建成不仅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了我国水电建设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进行水电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科研队伍,为我国的水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项工程的完成,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力量。

三峡水利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大坝坝顶总长0米,坝高8米,水电站左岸设台,右岸台,共装机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87亿千瓦时。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99年到009年共7年,分三期进行,到009年工程全部完工。一期工程(99~997)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二期工程(998~00)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三期工程(00~009)进行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完工后,三峡水库是一座长达00公里,最宽处达000米,面积达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世界上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

三峡工程防洪效益大。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7000~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三峡工程水电站大。三峡水电站将安装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最8。8亿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工程航运效益显著。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000万吨提高到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综合工程规模大。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08万立方米,混凝土基础79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台套。这些指标均属世界第一。

三峡工程单项建筑物大。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前沿总长米,最大坝高8米,坝体总混凝土量为8万立方米,大坝总方量居世界第一。

三峡工程金属结构居世界第一。三峡工程金属结构总量包括各类闸门8扇,各种启闭机9台,引水压力钢管条,总工程量。万吨,其综合工程量为世界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

三峡工程浓缩了中华民族艰辛与奋斗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见证,将为我国人民带来无可估量的福祉与实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