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白和糊涂,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真明白和真糊涂,一种是装明白和装糊涂,在现实生活中都大有人在。不过,在生活中由糊涂变聪明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故意糊涂一点,其实不是真糊涂,而是真智慧,是聪明的最高境界。
:涂能够体现智慧
糊涂不是无智,相反它是人类隐藏着的智慧。湖涂不是无能,相反它是人类一种未曾被启动的潜能。做人要学会糊涂,郑板桥曾道,难得糊涂。但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其实是个明白人。看破官场腐败、肮脏的他,辞官回乡,写诗作画为生,潇洒人生,以怪驰名。能看破,但就是不说出来或做出来,这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智慧。
一天深夜,一个犹太人带了一笔钱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在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小巷子时,从墙角处突然闪出一个蒙面大汉,用手枪顶住犹太人的前额,穷凶极恶地说:“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交出来。”
犹太人看着黑洞洞的枪口,装做浑身发抖的样子,战战兢兢地说:“我是有点钱,可全是上司的,帮个小忙吧,在我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交待。”
蒙面大汉没有说话,但把他的帽子接了过去,“砰砰”地打了两枪。
犹太人又央求再朝他的裤脚打两枪,“这样就更逼真,主人不会不相信了。”
蒙面大汉不耐烦地拉起裤脚打了几枪。
犹太人又说:“请再朝衣襟上打几个洞吧。”
蒙面大汉骂道:“你这个胆小鬼,他妈的……”
蒙面大汉扣着扳机,但不见枪响。犹太人一看,知道子弹没了,便飞也似的跑了。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危险,只要你保持镇定,控制好情绪,糊涂面对,就有可能化险为夷。这里再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张作霖装糊涂的故事。
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大军阀,但他强烈主张抵御日本侵略,这一点深得人心。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集会。席间,有几位日本浪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中,“盛情”难却,就满口答应,吩咐笔墨侍候。他潇洒地踱到桌案前,在满幅宣纸上,大笔一挥写就了一个“虎”字,然后得意地写上落款“张作霖手黑”,钤上朱印,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那几个日本浪人面对题字,一时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
机敏的随侍秘书一眼发现了纰漏,“手墨”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身边低语道:“大帅,您写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么把“墨”字写成“黑”了。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丢面子?
张作霖眉梢一动,故意装糊涂地呵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索要的东西,就是不能带‘土’。这就叫做‘寸土不让’嘛!”语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领悟到张作霖不好惹,他们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糊涂是一种大智,是一种能给自己一个假面,又不怕丢失自己的艺术。张作霖在自己写错字的情况下,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将错就错,巧妙地暗示大家他把“墨”写成“黑”,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写,而是因为对于日本的侵略寸土不让。这样一来,本来已经出错的张作霖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但避免了尴尬,反而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
生活中的糊涂学
聪明人总爱装糊涂,因为糊涂能够体现智慧。有很多场合,常常会出现意外事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发生难以承受的事。这时不妨糊涂一下,就坡打滚,或许就能挽回看似无法挽回的局面。
4厦髦人,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表面上看是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这里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嘴里说的是“糊涂话”,脸上反映的是“糊涂的表情”,做的却是“明白事”。因此,这种“糊涂”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适应复杂社会、复杂情景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夫人克莱门蒂娜一同出席某要人举行的晚宴。
席间,一位著名的外国外交官将一只自己很喜欢的小银盘偷偷塞入怀里,但他这个小小的举动被细心的女主人发现了,她很着急,因为那只小银盘是她心爱的一套古董中的一部分,对她来说很重要。
怎么办?女主人灵机一动,想到求助于丘吉尔夫人把银盘“夺”回来,于是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克莱门蒂娜。丘吉尔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语一番。
只见丘吉尔微笑着点点头,随即用餐巾做掩护,也“窃取”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然后走近那位外交官,很神秘地掏出口袋里的小银盘说:“我也拿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不过我们的衣服已经被弄脏了,所以应该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对此语表示完全赞同,两人将盘子放回桌上,于是小银盘物归原主。
在很多场合,很多人是不肯装糊涂的,并能够拍着胸膛理直气壮地叫嚷:“我眼里不揉沙子。”不肯放过每一个可以显示自己聪明的机会,张口就是应该怎样怎样,不应该怎样怎样,遇事总是喜欢先用一种标准来判断一下对与错,却总是出力不讨好,原因就是不懂得难得糊涂的道理。
生活中的糊涂学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时会难于处理、难于解决的矛盾和冲突,人们可以借助于“故意的糊涂”,有意识地拖延时间,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以便利用最佳时机解决问题——因此,这种“糊涂”实际上就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是一种少有的谨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是一种为以后取得胜利的一种策略。
:涂一点,大愚藏智
据说大宋哲宗皇帝一次为公主找夫婿“遍士族中求之”。在屡屡“莫中圣意”之后,近臣问,不知要挑个什么样的人呢?哲宗说:长得要像狄咏。哲宗的话传开之后,天下都说狄咏是“人样子”。狄咏是北宋名将狄青的儿子,但狄咏具体靓仔到什么程度,却没有记载,但其英俊潇洒的样子则是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