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老子大智慧解读 > 第5章 知足可以常乐(第3页)

第5章 知足可以常乐(第3页)

大老婆说:“我不陪你,你自己去吧!”

二老婆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也不去!”

三老婆说:“我无法忍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四老婆说:“无论你到了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

地主听了四个老婆的话颇有感叹:“关键时刻还是四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四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

释迦牟尼说道:“你们明白吗?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

大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要与自己分开的;

二老婆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一辈子,死后却分文不带,无非是水中捞月;

三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

四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还是富,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佛祖还说道:“人生历世,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就可明心见性,参悟佛法。”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心安,能让我们抛却浮躁,“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那不是理想的栖居吗?何必刻意地去寻?一片生机盎然的花圃,一座巍巍葱隆的大山,一场密密匝匝的雪花,一本泛着墨香的书卷,都可以成为我们自由的栖居,都可以容纳我们放逐的心灵和漂泊的意志。

自由的栖居,须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就好比一个人,汲汲于富贵,切切于名禄,桎梏于外物,怎可能出离尘世而追寻幽独?又好比一匹马,被拴上了枷锁车套,只有一味的卖力奔驰,哪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生命?

老子所讲的“少则得,多则惑”是一门哲学,需要有大智慧,需要有大舍弃。智慧会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充实,舍弃会让我们生活得轻松无羁。不要顾忌舍弃而拒绝简单的生活,那样的话,你将不堪重负,顾虑重重,心力交瘁,六神无主……

“少则得,多则惑”的内涵在于抛却杂念,直指目标。生活没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加重你的心情,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没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一辈子实在是糟糕至极。需知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不如放下,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对于外物的追求和执着,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超越外物,就是超越自我,“无物”也就是“无我”,自己的心境也就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迁移而波动,正所谓“是进亦忧,退亦忧”,不假于物,才能造就“自我”。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少则得,多则惑,途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易·系辞》

4.允许别人按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老子·第二十九章》

天下(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神圣的产物,是不能凭主观意志去改造的。硬要这么做必败,坚持执行改造的人就会失去它。

本章为老子对于“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治理国家,若以强力作为或暴力把持,都将自取败亡。世间的物性不同,人性各别,为政者要能允许差异性与特殊性的发展,不可强行,否则就变成削足适履了!所以理想的政治应顺任自然,因势利导,要舍弃一切过度的措施,去除一切酷烈的政举:凡是奢费的行径,都不宜施张。

丹麦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

有一位国王,他非常喜爱一只小鸟,将它捉来关在一个黄金制的笼子里,上面缀满钻石、红宝石和翠玉等等。每天都喂它吃各种他自己喜欢吃的山珍海味,像是牛排、猪排、汉堡、麦当劳薯条、肯塔基的炸鸡,他每天还喂它喝威士忌、伏特加、兰姆酒等等,因为国王认为这些就是他所能给他最爱的宠物最好的东西。

不过如我们所知,小鸟不喝威士忌,或者现在的小鸟会喝酒?没有,好。小鸟也不吃鸡肉,它们只吃一些谷类,喝一些纯净的泉水,在广大的天空和无垠的穹苍之间自由自在的欢唱飞翔。如果这位国王真的爱这只小鸟的话,他应该放它自由,让它过着一般小鸟应有的生活,自己选择喜欢吃的东西,随时都能展翅高飞,夜晚来临时能安然入睡,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

同样地,生活也是如此,对你而言很好的事物,不一定对别人也很好。你认为很好的事物,是因为你喜欢,而且对你有益,可是别人也许不愿尝试,这不是使我们远离他们的理由。为什么老是批评别人这里不好、哪里不好、他们都很坏、很冷酷无情,毋须如此。我们应做我们想要做的,别人做他们想要做的。

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不喜欢的东西,这很正常。你喜欢的东西当然很好,但是你不喜欢的东西也要允许他的存在。况且,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不能阻止它的存在。如果你因为自己的好恶而惊喜或恼怒,那必定会损害到你的身心健康。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个性,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等等。也就是说要允许别人按他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去干涉。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说,对生活作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类人:一种是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另一种是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前一种人总是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生活,以为自己喜欢的别人就喜欢,自己的坚持的别人就要坚持,结果却是碰一鼻子灰。

比如为人父母者,会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让孩子承担起来。这对孩子是一种压力,也很不厚道。很多父母甚至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认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

为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音乐家,许多父母把物力、财力、精力全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在艺术方面的期望远远超过了培养兴趣的范围。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的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

又比如,一对情侣或夫妻,很多时候需要一种包容,因为对方永远也不会变成你需要的那个样子,就像你也永远变不成对方所需要的那样一样。即使变成了,另一个人的思想随着阅历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年轻的情侣总是希望对方变得像谁谁一样,可是这样下去经过若干的轮回,或许你发现还是最初的那个他是最好的。年轻的时候你希望对方能够成熟一些,但真的变成这样了,你或许又会认为人还是简单一些好,但磨去的棱角怎么能再回来?

有人曾经说过,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如果爱对方的话,就帮助他做好最完美的他自己。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自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自以为可以让自己开心的快乐。

哲学家穆勒说:“自由”的前提是“平等”。因为你和我是平等的,所以我有自由,你也有自由,而且我们的自由是一般多的。我们不受别人侵害的自由,也是平等的。因此,你尽可以在你的私人空间里面张牙舞爪,拳打脚踢,但是千万不要打着“这是我的自由”的旗号来人侵我的私人空间。请将你的自由停留在我的空间之外,也请你挥舞的拳头到我的鼻子为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