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古代科举童生 > 第130章(第1页)

第130章(第1页)

第130章

可是这个技巧他能说嘛?

不能,一是这个时代经义文章还没有人想过集中出版。

那些搜集乡试、会试中式的文章集选也没有诞生。

只有一些诗文传家的家族才有家中前辈帮忙收集的一些文章,但那个体量也很有限。

而且,虽然周良弼问的是“术”,但教人家孩子投机取巧可不好听,这种事,能做不能说啊。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陈凡,这行现在没人干,那自己为什么不能干?

这年头什么钱好赚?

孩童、妇人、学生啊。

到时候自己从商城里挑选些时文集,然后一版、二版、精装版、作者亲签版。。。。。。,翻着法子卖,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至于周良弼的问题,科举还有没有取巧的办法?

陈凡还真就知道一个。

那就是他刚刚所说的华丽辞藻型文章。

想到这,他笑着对周良弼道:“大人,确有其法,似可学公孙鞅其人。”

公孙鞅就是商鞅,周良弼、杨廷选和钱琦等人全都诧异地看着陈凡,不明白,问的问题明明是经义文章,怎么突然一杆子插到了法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鞅那里去了。

“《通鉴》有载:显王十年,壬戌,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苛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话,左传、史记、通鉴皆有载,在场只要是混过科举的,都是听说过的。

杨廷选首先皱眉不解道:“陈夫子,尔语此言,何意?”

刚刚这段话是公孙鞅得到秦孝公的器重之后,准备开始变法,这让秦国的一些守旧派很不高兴。

民意汹汹,该怎么办?

公孙鞅对秦孝公说了三句话。

每一句都是格言警句。

第一句: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老百姓啥都不懂,凡是开创性的工作没必要考虑民意,事情办成了,我们有好处,他们也有好处,大家可以一起享受胜利果实,老百姓自然无话可说了。

第二句: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以德治国当然要顺应民意,但如果以“大德”治国,那就不能考虑民意了。

这句话就像经营一家饭铺,成功的经验不能等比例放大,应用在金陵的大酒楼身上,这个成功的经验就不一定好使。

第三句:圣人苛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君主以强国为目的,能到到这个目的的办法就是好办法,那如果旧的政策不能强国,那就必须舍弃。

陈凡将这三句经典,以及自己对这三句话的理解一一道出,随后他笑着开口道:“其实《史记》中,公孙鞅的【金句】更多。”

“比如: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做事要果决,只要心里有纠结,那这个事情肯定办不成。

“比如: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如果你比大家都高明,都有远见,那你必然被大家排斥。

“再比如: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蠢货就连已经完成的事情都理解不来,智者对于还没有开始的事情就有了足够的预见。

“府台大人、县尊大人,公孙鞅能得秦孝公信重,所言确实颇为动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