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古代科举童生 > 第131章(第1页)

第131章(第1页)

第131章

“那我斗胆请问二位大人,公孙鞅这些话,为什么这么让人动容?”

周良弼稍一思索便点头道:“皆为骈体。”

既然是讨论“术”,那周良弼自然不会讨论公孙鞅话中包含的道理。

所以他只找了这几句话中,“骈体”这一个共性。

陈凡抚掌笑道:“知府大人果然是杏榜先学,一言中的。”

“没错,就是骈文,骈文对仗工整、音律铿锵,听者就算听不懂,也很容易被这股气势折服。”

“譬如《滕王阁序》,甚多幼童皆喜读之,所因者,朗朗上口、气势逼人也。”

所谓骈文,就是整篇文章都是由长长短短的各种对联组合起来。

整篇看是一篇文章,拆散看就是好多副对联。

这种文体的诞生,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这种语言形式本身就自带说服力。

根据另一个时空中,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韵律感和说服力成正比,人类天生就对那些富于韵律感的语言缺乏免疫力。

这也正是为什么有诗人气质的文艺青年更容易吸引异性的道理。

周良弼和杨廷选这两个进士已经从陈凡的话中有所体悟。

他们都是从一个巴掌一掌血的科举打拼出来的,自然明白陈凡这番理论确实是金玉良言,也是今天探讨的,真正的科举之“术”。

可钱琦这个老秀才,也不知道是受到时文崇古的影响,还是有着自己对骈文的理解,只见他不屑道:“陈夫子此言大谬,吾以为此言误人子弟。”

陈凡转头看着他道:“哦?那钱夫子何以教我?”

钱琦有意在周良弼面前露脸,于是斟酌一番后道:“古文可以延思而作,步步承接,骈文却不可。”

陈凡闻言,心中稍稍诧异,这老小子肚子里还是有点货的。

所谓延思而作、步步承接,这就是古文为什么备受韩愈、柳宗元等人推崇的最重要原因。

因为古文问题不拘格式,可以很自然的跟着思路走,一步步承接、展开、引申。

但这点骈文却做不到。

所以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用对仗的句子把意思展开、引申,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如果跨不过这一关,骈文就不好出现在议论文体的八股文上。

钱琦的一番话引得包括周良弼等人的沉思,甚至就连对他观感不佳的杨廷选都不由点了点头道:“钱夫子此言乃持重之语,不解决骈文此弊,贸然用于经义,终究还是个华而不实。”

众人原以为陈凡能说出个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来,谁知半晌过后,这个年轻人刚刚所言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周良弼心中也对陈凡有些失望。

他今天来,就是为了儿子周炳先的学业而来。

以前,他觉得只要是个好书院,有个好夫子就能把儿子教好,所以他费尽心思选择了安定书院。

但经过上次经会,他发现儿子周炳先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夫子,而是一个能“剑走偏锋”、“出奇制胜”的“明白人”。

经会上,陈凡以圣人口吻作《小子》一文,那种羚羊挂角的天纵之文,让他感觉到,或许陈凡就是他想要为儿子寻找的夫子人选。

当他从周炳先口中得知,竟然是自家儿子伙同夫人赶走了这个夫子,他不由大怒,狠狠用家法揍了周炳先一顿。

这次前来,就是想一方面跟陈凡道歉,一方面最后考察一下陈凡,想看看陈凡的“术”到底能不能意外拯救自己那个不成器的混账儿子。

可刚刚这段话又让他狐疑了。

“难道此人学问根本就不够扎实?那日不过凑巧?”

“术毕竟小道也,难道真得要找个饱学鸿儒才能让那小子折服?”

就在他思索之时,陈凡突然笑了起来。

众人不由诧异抬头,钱琦更是黑着脸道:“陈夫子,怎么?驳斥你几句歪理,你竟在周大人面前如此失态?”

陈凡朝他冷冷一笑道:“谁说骈文不可阐发?古人以骈文阐发者多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