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自己的小孩自己带 > 第九章 保护好孩子的天赋(第3页)

第九章 保护好孩子的天赋(第3页)

所有的孩子天生也都有着惊人的创造欲。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具备了创造力,并把它体现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反复尝试,发现问题,然后全力解决。比如他们拿出一张白纸和一些颜料,开始用手指小心地涂抹。在绿色上面涂上黄色后,他们的眼前就出现一种新的颜色;水用多了,他们就多用些颜料来补救;把颜料涂到白纸下面的报纸上了,他们也会想法补救。

年龄小的孩子会搭建、会涂色、会擦拭。刚会走路的孩子第一次在纸上涂抹时,头脑中就有一个想法——“这是我画的”。两三年后,通过对蜡笔、纸、颜料这些复杂材料的更多练习,他获得了一些使用双手的技能,并把它们运用到更为复杂的表现形式中。他想像着祖母家那高大的橡树上的轮胎秋千,然后把它表现在纸上,这就是孩子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父亲应当给与支持和鼓励。一方面,你可以把创新意识融入他们自己的生活、谈话和工作中,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通过提供材料,让孩子去做点儿什么,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这个方法对小孩子和青少年同样适用。

你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解决各种各样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你怎么样才能让平台上的那座山变得更高一些?”“你自己能给外公和外婆做一张周年纪念卡吗?你知道,他们非常喜欢你写的有趣的诗。”有时候,对于一个寻求新观点的孩子来说,父母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正是他所需要的全部帮助。“地下室里那些旧木栓怎么样?你的科学试验能否用得上?”

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是怎么想像都不过分的。游戏是所有动作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才会一一被激发出来。

我想你也许会认同塞德兹的观点,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当然是做游戏。

好爸爸绝招: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要给予鼓励和重视;对孩子的创造要表示出由衷的欣赏——把他们的作品贴在冰箱上,或者给爷爷奶奶寄去,或者把它保存在专门的纸夹里,或镶上画框。

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玩具、积木或者是艺术创作材料,以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随意玩耍,这样会引导他们走向一条发现和发明之路。

尊重并鼓励孩子学会安静地思考。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想像、发明、试验、遐想(注意,不要过多地干预孩子的生活)。

鼓励孩子在玩耍和创造的过程中,做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者。

5不要让孩子在教育的条框里成长

还是关于教育学家塞德兹的故事:

小塞德兹的舅舅是个生活刻板严谨的人,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这么一个讲究纪律的人,却有一个最调皮捣蛋的儿子彼得。

彼得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成天都在不停地动,不知疲倦地摔碎器皿,弄坏东西,惹是生非。他与他的父亲是两个极端,因此两父子之间的战争一天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

有一次,彼得把祖母刚送给他的万花筒拆开了,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会招致他父亲的愤怒。拆东西可算是彼得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他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他也逃不过挨揍的命运。可是无论父亲多少打骂,他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彼得竟然把一块金表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块表是彼得故去的爷爷留下来的遗物。他父亲一直十分珍惜,总是带在怀里,从不离身。不久前他还说表出了点故障,必须拿去修理,哪知还没来得及修,就被他这个调皮的儿子给翻了出来。现在这表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小塞德兹的舅舅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将儿子扇得坐在地上,接着他上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站在一边的塞德兹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去抓住他的胳膊,高声说:“请不要打了,你这样打孩子太过分了。”

他跺着脚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

“彼得是弄坏了表,但是你认为一块表比自己的儿子更重要吗?”

这时,彼得抽抽咽咽地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是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了……”

塞德兹继续对他说:“不管彼得是修表还是拆表,你都不应该打他,你这一打,恐怕又一个‘爱迪生’就这样被你给‘枪毙’了。”

他愣了一下,问道:“我不懂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算孩子拆坏了金表,他也只是想知道金表里到底有什么,这是一种好奇心,这是有求知欲和想像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如果你是一个明智的父亲,就不应该打孩子,而应该解放孩子的双手,要给孩子提供从小就能够动手的机会。”

那天彼得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他一个人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已经不哭了,可是眼睛里却充满了9岁的孩子不该有的忧郁神情。

塞德兹走过去问道:“你还在生父亲的气吗?”

他鼓起勇气说:“没有,我只是不想再和他住在一起。我恨他!”第二天,彼得突然失踪了。原来他跟着一个马戏团跑了。当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依然不肯跟回家,而且态度十分坚决。他说自己在家里总是不愉快。而跟马戏团在一起,却感到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快乐,他喜欢马戏团里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直到他母亲哭得昏死过去,彼得才不情愿地回家了,这件事对他父亲的震动非常大,他开始认真地对待儿子的天性,不再强求他非要与自己一样。这样一来,他发现自己和儿子都变得轻松愉快了。

某些教育家常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形成习惯。这是极端错误的说法。塞德兹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习惯,而是要经常防止习惯的固定化,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课题。

然而,现行的教育是恰恰相反的,重纪律甚于重素质,把纪律看得高于一切。凡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就被看成是好孩子,享受各种优待;一旦孩子违犯了什么纪律,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律视为大敌,非得严惩不可。人们常常不自觉地要用纪律去约束孩子,尽力使他们合乎规范。孰不知,一个合乎规范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孩子。

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它同时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当孩子显露出某方面的天才时,我们的教育不但不加以引导和启发,反而首先是用纪律的条框去规整它,使它符合我们的习惯。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对于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认识:用烦琐而不必要的纪律使儿童的习惯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会听话却不懂思考的机器,这是在教育中应该予以坚决禁止的,这才是教育应遵循的最高纪律。

好爸爸绝招:

父亲要有一个开放的心胸,不必对孩子做过多地管束。

通过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你对孩子好奇的容许。

孩子会经常破坏一些东西,你要有足够的耐心。

对孩子的新奇想法及发现给予赞赏和鼓励。

6鼓励孩子的创造力

“老师让我去报名参加那个书法竞赛。”13岁的青青一回到家就告诉父亲。

“太好了,你已经去报名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