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做无数的事情,但是我们是否思考过如何才能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呢?如何才能不留下做事的遗憾呢?读一读菜根谭一书中那些关于做事的智慧和准则,相信我们会有很多的启发。
在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不犯过错
【菜根谭语录】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释义】肝脏有了疾病,那幺就会表现出眼睛看不见的症状,肾脏发生毛病,那幺就会表现出耳朵听不见的症状;病症发生在人看不见的地方,可是表现出来一定是人看得见的症状。所以君子要想在明处不表现出过错,那幺就要先在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不犯过错。
黑暗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温床,所以儒家教人修养品德时,必须要从慎独功夫作起。所谓慎独,就是指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也绝对不做任何见不得人的坏事。其实这才是君子聪明处,俗语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曾子才发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的忠告,因为在冥冥之中必然有人监视我们的言行。
成功企业的卓越源自对细节的关注与不折不扣的执行,一个细节,可以感动顾客,一个细节可以促成交易,一个细节可以决定成败。所以,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成功的必然。
中国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足见细节之重要性,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是日积月累养出来的。很多人都有做大事而不顾小节的毛病。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所以,我们要培养成重视细节,将小事做小做细的习惯。而习惯恰恰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的不断积累所形成的。在以往的工作中,由于忽略了细节,造成了一些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做检验工作的表面看似简单,如果要做好做到位,还真是不简单。
“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是的,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应该从习惯中注意细节,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要总结以往经验,吸取教训,对自己认真,更要细心的对待“认真”,对工作负责。
重视细节,将小事做细,并形成习惯不断地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操。中国人不缺勤劳、不缺智慧,缺的是那种注重小事、紧扣细节的科学精神和认真态度。”
“大事”与“小事”,相比较而存在。我们也不能否认事情确有“大”、“小”之分,关键是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讲究事物的普遍联系。大系统(“大事”)是由无数个子系统(“小事”)组成。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这就是“大事”与“小事”的辩证关系。
办大事要从办小事做起。小事连大事,小中见大。员工评价领导干部,往往是看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和日常作风;一个领导班子的威信往往是在解决群众关注的一件件小事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因此,办大事时莫忘办小事,办好小事是办好大事的必由之路。?在一定的条件下,“大事”与“小事”还相互转化。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矛盾“由小到大”,也有些问题“大事化小”。“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这句老话准确地道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有些地方为什么群众上访不断,重复上访的现象屡屡发生?其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原来并不都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只是由于领导干部对群众的这些所谓“小事”漠然视之,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致使矛盾由小到大,最后成为棘手的问题。这就是要求我们从零开始,从小事做起把握事物转化的规律,防微杜渐,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果领导干部都能认真地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群众关心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了,把基层难办的事一个一个解决了,把工作上的困难一个一个克服了,既办大事,也办小事,努力去争取“大事”办得了、“小事”办得快、办得好的最佳效果。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又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遍、四遍、三遍,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与日本人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中国人确实有大而化小、马马虎虎的毛病,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就是这样的“差不多”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矿山上的事故频频发生着、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是屡禁不止。与“差不多”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古人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简单做起,从小做起。在现实生活中,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说:做大事的人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愿做,大事就会成空想。
“细节”因其细小,人们便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它。有人往往因时间、精力有限而顾不上细节,更有一些人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而对细节不屑一顾。其实,应该科学地、辩证地看待细节同整体、同大事、同战略决策的关系。不要只看到其细小、不足道的一面,更要看到种种大事都依细节而存在。因为任何整体都是由具体的小事构成的,任何战略决策都是对种种情况分析研究的结果。它们无一不是建立在细节之上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失败,就其决策失误来说是由于对细节的调研分析不到位造成的。当前,忽视细节、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在不少企业里普遍存在。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功夫,才能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企业规模、员工队伍日益扩大,其分工也越来越细,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已成为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有力表现形式。立大志,干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工作中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养成做大事所需要的那种严密周到的作风。
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了大功夫的。海尔的张瑞敏说的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正是重视细节,才造就了这些强势企业。
汪中求先生在书中说的好:作为一个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亲躬,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周密,做到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使员工有效法的标本,并形成一种威慑力,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搪塞。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如果我们干什么事都尽可能地考虑到事情的每一个细节,把每一个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都考虑进去,就能很好的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因此,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细节方面不惜重墨去处理,要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小事做好了,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对领导干部来说,管理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花大力气作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做好便是成功。
做了好事也不要急于宣扬
【菜根谭语录】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释义】一个人做了坏事而怕人知道,可见这种人还保留羞耻之心,也就是在恶性之中还保留一点改过向善的良知;一个人做了一点善事而就急着让人知道,就证明他的做善事只是为了贪图虚名和赞许,这种有目的才做善事的人,在他做善事时已经种下了可怕的伪善祸根。
除非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否则,人一旦做了可耻的事之后,都惟恐被人知道,他这一颗差耻之心,就证明他还有良知存在,因为“无耻之耻”才是真正耻辱,也就是不知道耻辱的人才是真不知耻,所谓“恬不知耻”也是指在这种无耻之耻。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有之种羞恶之心乃是维持人性不堕落的基石,因为羞恶之心,就是羞耻之心,知道羞耻就是表示还有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只有那些假借虚名掩饰丑行的人,才是世间可怕的伪君子。
佛经里讲:要想改造命运,就从这两句做起。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将之改正。修是修正,修正过来就是善。凡是为自己的都是不善。我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就不善。念念为众生、为社会,这是善。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都是以此为标准。起心动念一切所为,帮助社会,帮助苦难的众生,奉献自己的身心;奉献就是“广积阴功”,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功德。何谓阴功?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因为别人晓得了,一称赞表扬,功德就报掉了。做好事不宣扬,这是阴德,此善德愈积愈厚,果报就不可思议。恶事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个人骂你,那个人指责你,恶就报掉了。所以恶不要隐瞒,要宣扬出去;善要藏起来,才积得厚。现在人没福,做一点好事唯恐人不晓得,大肆宣扬,立刻报光了;造的恶隐瞒,不让人知道,所以恶愈积愈厚,善没有积到,将来的果报都是恶报。这两句真正能做到,就不失人身。
所以做人要低调,避免“高调”。毛泽东同志当年就倡导“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成功者要牢牢记住,努力实践。被誉为我国“科学抗击非典笫一人”的钟南山,人们编写关于他的一本书,已经有几年时间。编者几乎把所有的“比较虚”的东西都去掉了,只是客观介绍一些他的故事,他都怕“写过了”。这一回,拗不过大家的建议,总算许可了,但他几次专门说:“一是要平实,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不能‘脱离群众’;二是,人都是有缺点,有毛病的,不能写得那么高,那么满,很多人被写高了,自己也骄傲了,就被‘捧杀’了;三是,实事求是,不要动不动就把我和领导同志写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借什么抬高自己。”该书的策划者感慨地说:他其实是极低调的人。他就像沉静时刻的珠江水,从容、和缓、镇定,没有丝毫的浮躁和喧嚣。
这里强调的是做人要有平常心,也是老生常谈了。平常心谁都有,可关键还得平常得大气,否则就容易细碎,平常变成了家常。可一追求到大气,心情又开始驿动,安静不下来,老憋着跟人生打拼,老盼着江山在握其实能跟别人握下手就不错了。要说平常心也挺累的,端着扛着拿着收着自己,万一哪天被忽悠起来,可跟惊马没什么两样。更可怕的是,假如平常心都崩溃了,那人生可就惨了,驿动的心崩溃就崩溃了,已经糟蹋得差不多了,可好不容易培养修炼的那颗平常心,也玩儿起“大雪崩定式”,那等于把人生的布局给毁了。让世界充满爱,你干吗非得满腔恨?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春光融融的时节泡在家里,规范自己的生活,减少出门瞎混的次数,人到中年万事知,我虽不能知万事,但也略知一二。高昂着头,低调做人。抬望眼,白云出岫本无心;低眉处,流水下滩非有意。人生能有多大的事儿?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天上群星皆拱北,人间流水尽朝东,最舒服的就是顺其自然,最爽的就是自然而然。
高昂是一股气质,低调是一种格调,韩信受胯下之辱,内心却无比高昂,关羽脑袋都没了,还那么气宇轩昂,登峰造极之处,莫忘俯首贴耳之时,横扫八荒之力,亦有向隅而泣之悲。达·芬奇说:“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杆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知道为什么得低调做人了吧?在达·芬奇的哲理面前,我们永远没分歧。
要把“跑鞋挂在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