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愚孝众多,子女卑微,父母的权利很大,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工具,子女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
也不能说是古人的脑子蠢,说到底孝道也是皇权统治的一项工具。
家庭是国家的组成单位,家庭稳定国家也好治理。
再者,国家要求子女无条件孝顺父母,就像要求国民要无条件忠诚国家臣服皇权,无论君主是昏君还是明君,就像无论父母是好的父母还是恶的父母一样。
就是一种高明的洗脑。
所以苏如意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跟朝廷理论什么,如何理论都不会对。
她这从本质上是在动摇皇权根基呢,怎么可能会占到好处。
思来想去她也仅仅想到两条可走的道路。
第一条,就是杨夫人所说,去求苏家,重新和好,以后把苏家供起来。求了苏家,还要去求二嫂娘家。
且这个举动不能小里小气,一定要做得很隆重,自己越惨越好越卑微越好,如此才能让统治者觉解气。
第二条,那就是自己啥也不做,断亲虽受诟病,但却是父母同意的,虽背德但不违反律法。
但这样陆识途必定被朝廷除名,估计后几代想做官也难。
自家后面的发展大约也不会太顺利。
这样对陆家,对陆识途的影响太大了。
苏如意想了一宿依然难以抉择。
这是一个要么自己当罪人受委屈,要么陆家整个家族受牵连的单选题。
想到早上,她头昏脑胀。
决定不想了去睡一觉。
现在她还在乎一件事情,陆识途是怎么想的。
他应该是最早得到消息的,杨府都已经得到了消息,他却一点消息也没有透露回来。
周将军府也没传来一点消息,若不是杨府跟自己讲,她可能还会一直不知情下去。
由此她可以断定,陆识途并不想自己知道。
所以,陆识途他到底在想什么?
她想自己这个时候也许应该继续假装不知道,就像陆识途希望的那样,把事情交给他去处理。
至于他会如何处理,苏如意也拿不准。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周家也在为陆家的事情操劳。
在陆家断亲的事情上,周家不好在圣上面前为陆识途多说什么,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上面,谁给陆家说话都是错。
周将军惜才,还认了陆识途为义子,不想陆识途的仕途就此断送。
“这个事情说难也难,说好解决也好解决,你媳妇是通透之人,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你赶紧写一封信给她让得水送回去,与她做好商量,你这边跟圣上告假就说回去处理这件事情,如何处理你心里应当也是知晓的,就是你媳妇要受些委屈,但她应当也能理解……”
周将军叹了口气,他一直以为那苏如意是个聪明人,竟做出了这等事情,他心里十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