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它的品德。”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①,以德报德。”
【注释】
①以直报怨:孔子这里所谓的“直”,就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13?18),亦即符合奴隶制等级名分的思想。“以直报怨”就是按奴隶制等级名分的规定来对待“怨”,该怎么报,就怎么报。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①尤:怨恨。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14?36公伯寮①愬②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③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④诸市朝⑤。”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
①公伯寮:字子周。孔子的门徒,曾为季氏的家臣。孔子当了司寇以后,在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曾和他的忠实门徒子路一起阴谋攻打三桓的城堡(“堕三都”)。这是孔子发动的一次颠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武装变乱。公伯寮向季氏揭发了孔子和子路的,孔老二被赶下了台。②愬(sù诉):同“诉”,告发。③子服景伯:名何,鲁国的大夫。④肆:陈列死尸。⑤市朝:市场。
【译文】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事告诉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杀掉公伯寮,把他的尸首摆在市场上示众。”孔子说:“我的主张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我的主张得不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14?37子曰:“贤者辟①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②矣。”
【注释】
①辟:同“避”。这里指逃避。避世,指避开社会现实;避地,指离开某地方;避色,指避开某人的脸色;避言,指避开某些言论。②七人:即18?8孔子所说的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七人。
【译文】
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起来,次一点的逃避到另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躲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难听的话。”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有七个人了。”
14?38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①石门:鲁国都城的外门。孔子第二次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才于****对带着一些门徒,回到老家。子路先行,在石门住了一宵。②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进城时,)早晨看城门的人问道:“你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儿来。”〔看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行不通却硬要去干的人吗?”
14?39子击磬①于卫,有荷蒉②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③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④,浅则揭⑤。”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注释】
①磬(qìnɡ庆):种打击乐器。②荷蒉(kuì溃):荷,担负;蒉,草筐。荷蒉,担着草筐。③硜(kēnɡ坑):击磬的声音。这里含有狭小鄙贱的意思。④深则厉:穿着衣服涉水吀厉。这里是说,水深就连衣涉水而过。⑤浅则揭:指水浅提起衣服涉水过
去。⑥果:果断。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敲磬,有一位挑着草筐的人从孔子门口走过,说道:“这个敲磬的人有心思呀!”一会儿又说:“可耻呀,硜硜的磬声好象是说没人知道自己,〔没人知道,〕那自己就算了。〔好象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蹚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膛过去。”孔子说:“说得好干脆,〔如果那样,〕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