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经过此次和亲之后,更加密切了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
直到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汉匈一直和平相处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和战争,而汉朝的决策也通过和亲公主对匈奴上层贵族集团的影响而具体推行下去。
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南匈奴社会生产的社会发展,同时南匈奴从入塞开始,不仅分布于边缘诸郡,而且与汉人错居《晋书。北狄匈奴传》载:“匈奴五千余部,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
这些经常与汉人接触的南匈奴人自然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他们的社会组织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此同时,汉匈的“关市交易”更加促进了汉匈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张骞出使西域所开辟的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丝绸之路在向西域各族传播的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也进一步的促进了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型,从而促进少数民族逐渐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
可见伴随着和亲政策中原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为少数民族在经济发面实现封建化逐渐创造了条件。
当然这种影响只是潜移默化的,其产生的效果也是缓慢表现出来的。
东汉以后,虽然汉匈关系没有先前那么和谐,而且匈奴又重新分裂为南北两支,并不时对汉之边境略有侵扰,但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
东汉王朝也继续采用西汉王朝的和亲策略对内附的南匈奴加以扶持对北匈奴加以抵抗和防御。
最终北匈奴由于奴隶制的瓦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于其余部前往何处史书并无详细记载。
内附的南匈奴随着与汉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习俗上交流的加深也更趋封建化。
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汉化的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胡乱华”事件。
在此之后中原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历了更加激烈的交流与融合,而鲜卑族逐渐发展壮大并相继掌握了中原政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魏和唐朝的建立。
民族融合是伴随着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而逐渐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是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矛盾、冲突、甚至是战争。
促进民族融合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并比仅仅只有和亲这一个因素,但也不可否认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当然,作为和亲政策的载体——和亲公主,他们为和亲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和牺牲也是不可磨灭的,应该被世人铭记。
………………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胡人为什么会进入中原。
难道是胡人真的如某些人所说的,彪悍无比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大家知道,胡人在北方,汉人在南方。
因此,胡人与汉人相比,没有温和的气候,没有优越的生存环境。
汉人所生活的中原地区,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非常温和,资源丰富,适合于农业,为这一地区的人民提供了丰衣足食的优越条件。
这对生活于寒冷地区、整天为食物奔波的胡人们,提供了入侵的原始动力。
而足有地区的老百姓,所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丝毫不想到北方去享受寒冷。
中原地区,特产丰富,农业所得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充分的食物和衣着保证,这也让汉人对只适合于放牧牛羊的北方地区,没有一丝的兴趣。
所以,通常情况下,汉人不会主动进攻北方胡人,除非是自卫反击。
胡人好骑射,汉人不尚武,————这也是错的。
胡人好骑射,是情非得已。
骑马,是为了更好地牧牛、羊、马,射箭,是为了获得野外的野兽以补充食物,以及获得一些兽皮以取暖。
汉人同样尚武。
中国人都知道,楚国人、吴国人、越国人,他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极力向中原地区发动武力扩张的南方民族。
秦国人以武力统一六国,汉朝人击败匈奴,军事实力扩张至中亚地区,唐朝人以文武双全,雄居于亚洲东方,军事实力扩张至中亚、外蒙古、朝鲜地区,这从另一个方面,驳斥了汉人不尚武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