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如一头狂怒的野兽,他无法直接助力老哥,但可以从外围为老哥排忧解难。他的办法是弹劾官文!
官文原本和胡林翼关系不错,在胡林翼的周旋下,官文积极支持湘军。不过胡林翼死后,官文对湘军的态度就逐渐改变。这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官文是体制内的,从心里就瞧不起体制外的湘军。当初和胡林翼关系好,全因个人友谊,另外就是胡林翼很善于社交,把他捧得很舒服。
曾国荃弹劾官文,说他有四大罪。其实,任何一个人做官多年,都有大罪,说官文有四大罪,显然是低估他了。
曾国荃的脾气明显不如曾国藩,所以弹劾文写得异常粗暴,给人的感觉是,如果不惩治官文,他曾国荃绝不罢休。
在弹劾官文之前,曾国荃得意洋洋地告诉了老哥他即将采取的行动。
曾国藩劝他说:“这件事先放一放。这种官司即使侥幸获胜,众人也会对你虎视眈眈,一定会寻找机会发泄他们的愤怒。虽然官文不可能报复,但其他人会替他向你报复。你老哥我经历这种事太多,看得非常清楚。
“凭你现在的影响去弹劾官文,也是火候未到,想替他报复的人一定会蜂拥而起。如果他在公事上不十分掣肘,何必要使用这种严厉的手段呢?
“我们兄弟位高、功高、名望也高,朝野上下都将我家视为天下第一家。兄弟啊,楼高易倒,树高易折,我们兄弟时时都处于危险之中。所以应该专心讲究宽和、谦虚,也许才可以在高位而无危险。”
曾国荃看到这时,挤眼皱眉:“老哥你真是杯弓蛇影,每天都活得心惊胆战,累不累啊。”
接着向下看曾国藩的大道理:“如果你直接向皇上直陈官文的事,那么外人都会怀疑我们兄弟是经过了周密的策划后才这样做的,到那时,我们即使有一百张嘴也无法辩白;而且你这样做,有人就会指责你仰仗过去的功绩,仰仗皇上的器重,仰仗显赫的门第,这样高处招风的景象就显示出来了。
“咱祖父常常教导人说,‘晓得下塘,须要晓得上岸。’所以我们应在大功告成后、位高权重时,常常想到退休藏拙,我准备先行引退。你如果还这个时候弹劾官文,我就不能顺利引退了。我希望你平平和和干一二年,等我上岸以后,你再去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
曾国荃叫起来:“什么‘晓得下塘,须要晓得上岸’,老哥糊涂了,哪里是岸哪里是塘都搞不清!”
他毫不犹豫地将弹劾奏章递到了北京。
紫禁城轰动了,在这种时候,曾国藩屡战屡败之时,他老弟来这么一手,显然是要转移视线啊!
可正如眼看着水向下流、太阳西沉一样,慈禧没有别的办法。经过短暂协商,最后拿出了处理结果:官文免职,曾国荃为朝廷着想,朝廷很是欣慰。
曾国藩得知老弟真弹劾官文后,近乎失去理智地骂起来:“老九蠢材,糊涂啊!”
曾国荃却不以为然,他指出,官文这老贼在武昌,其实就是中央政府对咱们湘系集团的不信任,要他来监视咱们。而且我指控他的罪状全是实情,有何不可?
曾国藩又骂起来:“蠢材,你鲁莽啊!”
鲁莽,就要付出代价。中央政府的反击仍是老一套:京官们继续弹劾曾国藩,不但认为他难担大任,而且觉得曾氏兄弟开始以权谋私,搞政治斗争。
月光之下,曾国藩长吁短叹,借着微弱的灯光,他看到自己两臂、两腿、腰脊都瘦了一半,腿部膝盖以下的肉像被抽走了一样。他对幕僚们说,这官啊,我是无论如何都做不下去了。
幕僚们安慰他说,谁还没个低谷期,曾公您当初还想过自杀呢,不是挺过来了。
曾国藩脸色极度难看,最近这几天,他一直睡不好,绵绵无尽的失眠和充满恐惧的黑夜让他痛不欲生。他常常睁着眼睛做恶梦,看到一群人冲进房间,把他大卸八块,扔进锅里煮。
在多日失眠和神经焦虑后,曾国藩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求退保全。
他向中央政府递交辞职信,声称得了很严重的神经性疾病,需要休息。他本以为会得到几句安慰,让他痛苦的是,他得到的却是慈禧摘抄来的京官弹劾他的奏疏。
曾国藩流下冰凉的泪水,咬定主意,定要辞职。他希望中央政府能让李鸿章接替他,中央政府告诉他,“就在任上养病,不要再提辞职的事。况且,你剿捻军一事无成,怎可说走就走?”
曾国藩来了牛脾气,说,“你们若真心实意让我剿捻子,我仍坚持从前的打法,否则,我必须回家养病。”
中央政府说,“你那种打法太古朴,毫无新意,事实也证明它并不实用。”
曾国藩急了,他说,“我剿灭太平天国,用了十余年时间摸索经验,才总结出一套对付他们的方法。现在剿捻才一年,我是个慢性子,应该给我时间。我用四镇布防、机动部队跟踪追击,后又防守运河,这是以线控制面,压缩和限制捻子流动作战的范围,这叫‘以静制动’,方向是对的。捻子渡过贾鲁河只是具体地段上防守不力,并非是防河之策本身有错误。才一出错,就有些人吠影吠声,捻子没有把我搞伤,这些弹劾文件却把我搞得头晕脑涨。我实在压力太大,健康吃紧,真是力不从心了。”
中央政府见他去意已绝,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慈禧问他:“你辞的什么职?”
曾国藩猛然想起,自己有两个职务,一是剿捻总司令,一是两江总督。
这时才想起来,恰好证明他对仕途已心灰意冷,他要写信给慈禧,“我全都辞了,无官一身轻,回家多活几年。”
李鸿章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信提醒老师:“奏章的语气不可太坚决,这样除了让人觉得痕迹太重没别的用处,而且未必马上就能退休,即使退休一二年,其他地方若发生战争,仍免不了被皇上逮个正着,到那时就更加进退两难了。”
曾国藩恍然,经过深思熟虑后,他的辞职信就成了这个样子:“我决定今后不再做官,也不打算回老家享清福,只求在军营中照料杂事,维系军心,不居高位,不享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