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荫房也不能二十四小时没阳光;
阳光房有时也需要遮荫。
村里的妇女们为了帮邵湘照看大棚,也是分了好几班,按照科研日志的要求,日夜不停地照顾着。
光照时间够了,就得放下遮荫板;
需要光照、但不能直接让阳光照射,那就得调整遮荫板……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西沉,光照发生了角度偏移时,还得时刻调整遮荫板。
就更别提,无土化栽培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灌溉。
在每一次灌溉前都需要检测水质;
同时还必须要严格控制营养剂……
以及要时刻记录蔬菜的生长情况。
现在,邵湘的第一批水培蔬菜已经成功的采摘了。
除去大约十分之一的、最强壮的平菇和番茄被留下来供邵湘和学生们采样、化验之外,其他的成果全都可以赠送给村民们!
村民们高兴坏了。
肥壮的平菇收获了近三千斤,但菌菇看着体型大、重量轻些,看起来比番茄多了好多!
邵湘建议村民,把吃不完的菌菇晒干做成菌干,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用水泡一泡就好,味道和鲜菌基本没差。
村民们听从了邵湘的意见,将十之八九的菌子全都拿来晒干收好;
剩下的一些菌子,程思宁则建议大家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赶集的时候拿去卖:
第一种菌菇美食,就是酥炸菌子:
菌子洗净后用盐水泡上半小时,晒上半天,去除水分。表面裹上调好味的面糊糊,下油锅炸到酥酥脆脆,表面再洒一层胡椒粉……
吃在嘴里,表皮的面糊糊香香脆脆,里头的菌菇肉嫩嫩的,还带着菌菇的鲜甜。
让人吃了一片就停不下来了!
第二种菌菇美食,叫做菌子串串。
先把菌子患在竹签上,用煲煮的浓稠鲜美鱼汤当底汤,直接把串串放进鱼汤里煮熟,再蘸点酱油椒圈……
菌子本身无味,而且很容易吸走鱼汤里的鲜味,这种做法简单不费油,比较经济实惠。
第三种菌菇美食,叫做菌子卷。
这可是实打实的程思宁的原创新搭配美食。
说是原创,是因为这种做法是程思宁想出来的;说是搭配,是因为食材都是传统的、现成的,但搭配却是一种创新。
岭南人喜食大米,米制品也爱。
现在村里人不缺大米了,对食物也就有了追求。妇女们会制作“布拉肠”这种美味食物,来充作早餐。
布拉肠的做法,是以一块干净的白布、一个圆型的扁平筛做为炊具。
大锅里烧一锅开水,筛子浮在开水上,白布铺在筛子里,再舀起一勺自磨的米浆在白布上,双手抓住筛子的边沿来回晃动,直到米浆均匀地铺满整块白布,再被开水蒸熟。
传统的布拉肠吃法,那就是用刀具将白布上被蒸熟的布拉肠铲下,淋上调配好的酱汁,就是地道的传统吃法。
程思宁的原创新搭配吃法呢,就是在已经蒸熟的布拉肠上,铺上被鱼汤煮熟的菌子和焯过水的黄豆芽,把布拉肠卷起来使之变成圆筒型,再切成合适的大小。
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表皮淋上一层程思宁秘制的蛋黄酱!
蛋黄酱就不用说啦,主角是熟鸭蛋黄,配料是盐末、少许奶粉、淀粉和水。
往菌子卷上一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