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真诚地为员工着想。在一个企业中,没有一种激励比真诚地为员工着想更能从内心深处打动员工。他们可能会因为你真诚的关怀而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业绩。正如同加州塔斯公司的执行总裁罗伯特·鲍尔博士所说:“要真正地与员工为善,因为你所遇到的每个员工都善于打硬仗。”
注重人品,选人用人应以德为首
所谓人才,应该具备两个基本素质,即高尚品德和专业才干。才,意味着学识、聪明、机灵;德,意味着正直、公道、平和、讲原则。在这两个素质中,最难辨别的是人品。不少成功的管理者反映,相对于才能,人品更加重要。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这个认识与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品德是指人的内心品质、情感和信念,是一个人内在素质、情操、修养等日常体现。它是衡量人们行为善恶的尺度,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的标准。
企业选择人才,德是基础,是一切的先决条件,一个光有才能的人远远是不够的,很难想象,一个道德败坏的人身居高位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马云在用人时都很注重“德”。
在阿里巴巴创建之初,马云就制定过一个制度:公司永远不要给任何人一点回扣,如果谁给了回扣,就请离开公司。马云认为,阿里巴巴不需要进行桌下交易,他也不需要进行桌下交易的伙伴。
在阿里巴巴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人反映公司的一名员工在与客户接触的时候,向客户承诺回扣。经过调查,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是淘宝网一名业绩一向很优秀的业务员,为了自己这个季度的业绩能够达到“优秀”,而想出这么一个歪招。
这个业务员平时一直表现得很优秀,而且刚刚被评为“销售之星”,部门主管有些舍不得开除他,不想因为一次错误就将他扫地出门。
马云知道这件事后,当天就让这名员工办好了离职手续。用马云的话来说:“杀他是很痛的,但是还得杀掉他,因为这种人没有用,他对团队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中国有句古话,做事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都做不好,难免会做坏事。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党政部门,用人都应当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种过分看重才能而忽视品德的做法,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成材与事业的长远发展。
在一次演讲中,马云曾说过:“能力决定你所在的位置,品格决定你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对于那些有责任心、能够做大的企业来说,永远将员工的品德放在第一位。蒙牛的掌门人牛根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作“有才有德,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这与马云的“用人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某公司董事长决定要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任总经理,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位三十来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通知他凌晨三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凌晨三点就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八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饭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疑惑地问:“就这样吗?”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回答:“对!考完了!”年轻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
第二天,董事长宣布这个年轻人通过了。他的解释:“一个这么年轻的博士,他的聪明与学问一定不是问题,所以我考其他更难的。”又接着说:“首先,我考他牺牲的精神,我要他牺牲睡眠,半夜三点钟来参加公司的应考,他做到了;我又考他的忍耐,要他空等五个小时,他也做到了;我又考他的脾气,看他是否能够不发飙,他也做到了;最后,我考他的谦虚,我只考堂堂一个博士五岁小孩都会写的字,他也肯写。一个人已有了博士学位,又有牺牲的精神、忍耐、好脾气、谦虚,这样德才兼备的人,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所以我决定任用他!”
看来,员工的道德素质是第一位的,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很多管理者意识到人才品德的重要性,纷纷将“德”放在人才考察的首位,把人才的“德”作为人才第一位的素质加以强调。
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说:“我把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质的第一,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激情等,我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有了问题,这个人就不值得一个公司去考虑雇用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人人都知道,但执行起来,却走了样、变了调、串了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管理者急于求成,想尽快改变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现状,结果用了经济上看来有一套、道德品质却有问题的人;有的迫于压力,面对“权威人士”的招呼,不能不给面子;有的因为“感情”,对一些熟谙关系、精于公关的人,开了不该开的“绿灯”。看来,有些地方和单位不是不明白用人标准,而是无法坚持用人标准。在这方面,应该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品德是人所有能力的导向与根基。正所谓:一颗马钉足以倾覆一个国家,一粒烟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世界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最终消亡,很多就是源于错误重用了品德低劣的员工。大量事实表明:品德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决定组织前途、关乎全局成败的关键要素。
山西榆次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砖块成型机,在当地很有名。1999年,董事长王某招聘了一个叫郭某的人做公司销售部经理。郭某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很快就将该公司的产品推广到了全国。
王某很赏识郭某,将自己的轿车让给了他坐,还替他买了一套大房子。另外,除了拿销售提成,在王某的坚持下,公司还将郭某的年薪提高到了10万元。这在相对贫困的山西,简直是天价。
王某的厚待并没有留住郭某。不久,郭某悄悄离开了公司,想自立门户,自己做一番事业。他做的事业是:挖公司的墙脚。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郭某没料想到这一行业道行竟是如此之深,看起来简单的砖块成型机做起来竟是复杂异常。郭某以失败告终。
走投无路之际,他决定重回原来的公司偷艺。王某不记前嫌,在2000年10月让郭某重回公司。此时郭某提出销售部经理职位太低,与自己的能力不相称,他想当公司副总。王某二话没说,立刻提请董事会进行了任命。
掌握了大权的郭某开始静悄悄地对公司进行“改造”。在销售部他排除异己,将销售人员全部换成自己的心腹,将公司广告上的销售电话换成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使公司的客户资源慢慢尽在掌握。很快,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的技术部门就被布置上了郭某的“密探”。
2001年10月,王某出国考察,委托郭某全权主持公司工作。郭某开始行动了,公司的核心技术机密,连图纸带数据,被他的技术“密探”一扫而空。在郭某的指使下,这些“愿意跟着郭总走”的技术人员在拷贝完公司的所有相关技术数据之后,还将这些技术数据从技术部的计算机里删得一干二净。
郭某离开原公司后,立刻注册了一家新公司,生产的产品除了名称有所改变,几乎就是远公司产品的翻版。在郭某公司的冲击下,王某的公司失去了独占技术,又几乎失去了所有客户资源,结果一败涂地。一筹莫展的王某不得不向公安局报案。
2002年1月25日,郭某以涉嫌侵犯他人商业机密罪被捕。郭某得到了惩罚。
对于管理者而言,一旦聘用品质不纯、动机不良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他们越有才干,其将来可能导致的危害就会越大。上面讲到的这个事例所酿成的悲剧,教训十分惨痛,而其中折射的品德因素更是令人心痛。所以,管理者应该把品德作为选拔各类人才的第一标准,把开发品德资本提到重要日程。
“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本质,是影响个人思想、指导个人行为的“中枢”,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那些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表现出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经得起事业的考验,担负起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才能在复杂环境下、关键岗位中保持高风亮节,才能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品质。
那么,员工到底应该是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呢?难道就是忠厚老实吗?当然不是,忠厚老实仅仅是基本的要求,处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德”至少还包括——义、信、勇、谋。具体来讲,“义”就是在取得成绩时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过分炫耀,“信”就是讲信用,自己答应过的事情一定尽全力办到;“勇”则指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并且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针对多变的环境,随机应变掌握主动,这就是“谋”。
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员工做事的风格,例如,是否尊重别人,与其他同事合作;是否尊重事实,知错必改;是否遵纪守法,维护公共利益;是否能够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是否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个样;是否能够公正地对待员工;是否两袖清风,洁身自爱;是否在任何场合都有一样的表现……这些都是员工品德的具体表现,都应当是员工品德考核的内容。
总之,管理者选人用人应“德”为标准,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选拔人才,用“品德标尺”量一量,让“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这样组织才能放心,才会发展壮大。
放下架子,与员工打成一片
在管理工作中,有一些管理者总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要派头、逞威风,结果导致管理者盛气凌人,被管理者怨声载道,这是最差劲的管理者。不但把自己的人品降了一格,同时也会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永远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天河”。所以,管理者必须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马云认为,身为领导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平等思想,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不能把职位高低与人格贵贱划等号,要敢于放下“官”架子,脱掉“官”帽子,多体察民情、多尊重他人,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要主动加强沟通,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倾听意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真正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马云曾请克林顿做客“西湖论剑”,并和他成为朋友。马云对克林顿的平易近人非常欣赏: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在一个早餐会上,我就觉得不光是女的喜欢他,就是我们男的也喜欢他,他特有魅力……他的讲话让你感觉到的是什么呢?特别亲切。跟你聊天的时候他的眼睛是看着你的眼睛的,这个时候你的感觉,是在他的眼里面你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这就是魅力所在。他讲的任何问题都是很细腻的,要不是从克林顿嘴里讲出来你会觉得这是街上一个老头老太太讲的话。克林顿的聪明我们也没法学,但是他的平易近人我们可以去学习。”
在阿里巴巴,你会看到一个平易近人且没有架子的马云,他非常懂得如何与员工平等相处,并让员工在一个快乐的氛围中“发疯地”工作。
“在阿里巴巴,只要员工愿意,他甚至可以穿旱冰鞋上班。”马云认为,在企业中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没有员工,就没有这个企业。也只有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而客户们那些鼓励的言语,又会让他们像发疯一样去工作,这也使得我们的网站不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