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注意给人留面子
人性很奇妙,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面子”的亏,要在人性丛林里求生存,必须了解到这一点。那些老于世故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设法保住别人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足你的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大家都是在人性丛林里讨生活,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会给人面子。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别人保存了面子,你迎得了别人的尊重。
有智慧的人处理问题,会把别人的自尊、面子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设法将事情导向好的方面。
康熙皇帝即位后,着手感化汉族知识分子。他颁诏天下,令地方官员举荐有才学的明朝知识分子遗老遗少,到朝廷当官。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来讲气节,没有几个人愿意应召。
这时候,陕西总督推荐了关中著名的学者李喁,可是,这个李喁以有病为由,坚决不肯入京做官。康熙并不介意,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和恭敬,派官员们不断地看望他,吩咐等他病好后再请入京。
官员们天天来探视,可是李喁卧在床上,十分顽固。这些官员怕自己的乌纱帽不保,就让人把李喁从家里一直抬到西安,督抚大人亲自到床前劝他答应进京。谁知李喁竟以绝食相威胁,还趁人不注意要用佩刀自杀。官员们没办法,只好把这些事情上报康熙。康熙再一次吩咐官员们不要再逼他。
有一次,康熙西巡到西安,让督抚大人转达了自己的看法,说李喁是当代大儒,想要亲自前去拜访他。这个面子,康熙皇帝给得实在太足了,可是,李喁却仍声称有病无法接驾,康熙帝没有因此大发雷霆,反而和言悦色地表示没有关系。
其实,李喁内心早已臣伏于康熙了,只是被虚名所累,而且以前的姿态摆得太高,一时没办法下来。于是,李喁就让儿子带上自己写的几本书去见康熙,这实际上是向康熙表明态度:他是大明臣民,不能跪拜康熙;而他儿子是大清臣民,可以跪拜康熙。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脸面,又回应了康熙给他的面子。
康熙召见李喁的儿子,得知李喁确实有病,也就没有勉强,于是对李喁的儿子说:“你的父亲读书守志可谓完节,朕有亲题‘志操高洁’匾额并手书诗贴以表彰你父亲的志节。”并告诉地方官对李喁关照有加。
康熙此举,可谓深得读书人的心。那些表明誓不降清的人,早就没那么顽固了,而那些本已臣服的人,更是乐意为朝廷效力。康熙给足了别人面子,实际上也为自己捞足了面子。
在生活中,当我们头脑冷静时,一般还能注意到维护别人的面子。若是别人犯了错,或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绪一上来,就只顾自己发泄,而考虑不到别人的脸面了。这正是智者尽力戒免的事。无论遇到任何事,他们都能保持从容气度,而不会伤及他人面子。
宋朝宰相韩琦在军中带兵时,有一天晚上,他批阅公文到夜深。那位为他举烛的卫兵实在太困了,不小心将韩琦的头发烧掉一绺。韩琦只是摸了摸了摸头发,一言未发,继续批阅公文。过了一会,他抬头一看,卫兵换了人,马上意识到刚才那个卫兵已被卫队长叫出去责罚了,忙走出去,对卫队长说:“他已经知道怎样拿蜡烛了,不要惩罚他。”并好言安慰那位犯错的卫兵。
还有一次,韩琦宴请下级官吏,并拿出一个玉杯请大家欣赏。这对玉杯价值连城,韩琦十分珍视,平日是轻易不肯拿出来的。不料,一位下官喝醉了,不小心将玉杯碰落在地。他吓得酒都醒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连称“死罪”。谁知韩琦只是淡淡地说:“大凡宝物,该有它时它就来了,不该有它时它就走了。天数如此,这不是你的错。”经此一事,朝中上下无不传颂韩琦气度过人。
在生活中,我们稍加留意,即可发现,越是地位崇高的人,越是谦虚待人,处处照顾别人的面子;越是地位低下的人,越是趾高气扬,不把别人的面子放在心上,甚至不惜践踏别人的尊严。
并非地位高了自然会照顾别人的面子,恰恰相反,因为他们善于照顾别人的面子,才可能成就今天的地位。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应该切切记住此点。
善听反面意见
一个电影明星的演技或许是无可挑剔的,如果让他来证明剧本的好坏,恐怕只会糟蹋了那个剧本;一个正直诚实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成绩卓著,如果要他证明某种药品的好坏,恐怕也没有人能够相信他的判断。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一定会有犯错误或考虑不周的地方,为了避免造成种种不必要的损失或是失误,我们就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这样才会得到有益的忠告。
人与人相处,就一定会存在意见相悖的时候,可有些人极不情愿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气不打一处来。因此,能否接受反面意见,即可见其心胸是否敞亮宽广。
卫侯在谈治国方针时,提了一条错误的意见,而群臣却无一人敢加以指责,只是众口一词,随声附和。
但子思说:“我观卫国的情形,君不像君,臣不像臣。”
卫侯问:“何以见得?”
子思说:“国君如果习惯自以为是,群臣就不敢提建议;事情做对了就自命不凡,事情做错了也要大家赞颂,这无异于阻塞言路,鼓励邪恶。如此君昏臣庸,却又高居于百姓之上,民众是不会真心拥护的,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国家必将灭亡。我断定,您的国家将每况愈下。”
卫侯惊问:“为什么?”
子思说:“君王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以为是,而群臣却没有一个敢于指出您的错误;君臣皆自以为贤能,而下属亦同声称颂上司贤明,因为歌功颂德可以带来好运,直言纠错则会遭致灾祸,如此,利民利国的善政怎能产生?”
卫侯听了以后,幡然猛醒,开始主动寻求臣下的不同意见,卫国由此逐渐强大起来!!
中国有句古话: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受此教诲,人们说话习惯于你好我好大家好,很少有人愿意当面提反对意见,却喜欢在背后说三道四讲怪话。所以,敢当面讲真话的人是很难得的,当有这样一位难得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时,千万要珍惜。因为这样的人才是值得交的朋友。
皮鲁克斯说,每个人一天起码有五分钟不够聪明,智慧似乎也有无力感。一般人常因他人的反对而愤怒,有智慧的人却想办法从中学习。与其等待对手来攻击我们或我们所做的工作,倒不如自己主动接受不同。某些时候,对手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观点可能更接近事实。
当你因听了别人的反对意见而怒火中烧时,不妨先劝慰自己:“等一下……我本来就不完美。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99%都是错误的,也许我起码也有80%的时候是不正确的。这个意见可能来得正是时候,如果真是这样,我应该感谢它,并想法子从中获得益处。”
勇于承认“我错了”
荣誉就像一件华美的外衣,拥有它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有了好的信誉更要注意维护,有的人因为爱惜自己的声誉,有了错误也不愿承认,这样做的结只能是自毁荣誉。当错误一旦发生时,解决它的最好的办法是及时认错,只有这样做才能挽回失去的名誉。
被誉为“小旋风”的流行歌手林志颖,一次有人问及他对“四大天王”的看法和对郭富城的印象,林志颖故作诙谐道:
“四大天王么,我不知道,郭富城嘛,他是我爸爸吧?”
一语既出,举座哗然,人们纷纷指责他不知天高地厚。后来,他为补救失误,重塑自我形象,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