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禅师回答:“用功。”
源律师再问:“如何用功?”
大珠禅师以八字作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源律师不解:“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大珠禅师曰:“不同。”
源律师还是不解:“何故不同?”
大珠禅师指出:“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由此公案可知,人生难得平常心。是的,人的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谁都了解,可是如果这一切来的如此突然,不给你留一丝一毫思考的时间,你还会不会用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
或许我们这个世界真的已经太老了,太多的苦难,太多冲击,让人心如海岸的礁石,风化成冷漠。于是热情消减,于是荒冢遍野,于是人类所有激情与创造逐渐荒凉。
是的,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困惑。你的付出与你所期望的回报相差甚远,你的心仪的人也不一定跟你牵手,家庭和婚姻也不是你当初想象的那么完美,你所从事的工作也不是你的最爱……你将如何呢?那就读一读下面这两则事例吧: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5年,我就45岁了,还行吗?”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5年,你也是45岁啊。”朋友的话使他顿悟,他第二天就报了名。
有一位朋友,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船突然遇到风浪,他们所有的财产,包括梦想都沉入了无边的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天神思恍惚,如丢魂魄。
有一次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受变故的伙计活得有滋有味时,觉得非常惊奇,就问他原因。那人就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高兴,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
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能以一种开朗、乐观的心情去构筑每一天,你的日子就会变得灿烂而光明。反之,如果你一味困于忧伤的樊笼,你的眼里就看不见灿烂和光明了。长此下去,你不仅可能会失去对美好生活的信念,以及为信念而努力拼搏的勇气,而且还可能永远体会不到那构成我们生命之链的,最真的细碎的快乐。
如果你认为这一切不如意都“没什么”,你就不会耿耿于怀,负着沉重的包袱匍匐前行,不会活得很累,很苦。你知道,这世界本不完美,人、事、物也总有缺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如果你知道“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道理;如果你明白,太阳明天依然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会一样开的恒古;如果你也清楚这世界不因为我们的悲悯,我们的痛苦而有所改变。你就能轻轻地挥挥手,作别昨天的云彩。
没什么,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虽然生活并不如理想中的那么美好,但你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尽情地欣赏和享受人生的风景。
有一首诗写道:“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是的,花儿总在努力地开,美好的日子也在一天一天地往前流走。与其每天忧心忡忡地担心和忧虑,不如欣喜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以人活在四季为例,面对着同样的日子,如果抱着心情欠佳加负面的观念,日子就不外是“春雨绵绵愁煞人,秋月孤寂悒绝人,夏阳如火烧死人,冬雪如冰冻死人”,再如古诗所言:“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如此,人生也就了无乐趣可言。
给自己的心亮一盏灯,一盏希望的灯,一盏乐观的灯。世界因你的亮堂而光明,人生因你的生动而葱郁。你的心是澄清透明的,是平和宁静的,在你的眼里,一抹阳光是暖暖的,一个微笑是亲切的,一个眼神是永恒的,一道彩虹是心中的桥,一弯新月是睡中的梦……
真的,只要你把一切不如意看得再轻些,再淡些,再远些,生命中没有承受不了的重。比之于浩瀚的宇宙,无边的银河,你只不过是一粒尘埃;比之于恒古的历史,你只是瞬间的短暂。你不可能凝固时间,也不能摇控宇宙,你所能做的,只是在这有限的时空里,尽量让自己这颗小小的宇宙发光散热,让生命璀璨辉煌。
夜从仰望它的人眼中看见天堂
【菜根谭语录】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释义】在粪土中生活的幼虫是最为骯脏的东西,可是它一旦蜕变成蝉后,却在秋风中吸饮洁净的露水;腐败的草堆本身不会发出光彩,可是它孕育出的萤火虫却在夏夜里闪耀出点点萤光。从这些自然现象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洁净的东西是从污秽之中诞生,而光明的东西也常常从晦暗中孕育。
俗谚有“好汉不怕出身低”,“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说法,可见一个人不必为了自己出身微贱而自卑,更不必为生活环境不好而苦恼。不但如此,相反的,生活环境越好越使人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人性也跟物性相同,越是温暖或暑热的地方,东西越容易酸臭腐败,反之寒冷的地方,却能使东西保持常久新鲜。人也是如此,在清苦的环境中,最容易激发人的斗志,古今中外很多伟人,都是从他们青少年时代的艰苦环境中奋斗成功的。由此观之,环境清洁与污秽并没什么区别,“清净即污秽,污秽即清净”就是这种道理。
任何生命都是在黑暗中孕育的,在一个卵的里面,或是母亲的子宫里,没有一个初生的婴孩会害怕黑暗,他们哇哇大哭,多半是受不了光亮的缘故。只有当他们适应了光明之后,那来自祖先的恐惧黑暗的本能才发生作用。而在没有一丝亮光的海底,黑暗永远是安宁的,静谧的,舒适的。出生这件事对小鱼来说,就好象从一个卵走进另一个卵。而且这个卵一点不比先前那个更大些,因为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当中,整个世界不过是被它微弱的光线照亮的一个小小的蓝色的球,在这个球的外面,一切都不存在。
一个人的未来原来不是光明的,而是像黑夜一样,可以吞噬一切,也孕育着一切。人们依旧不能预知未来,是在黑暗中,不知道将要发生的事,就象看不见黑夜里的前方。
于是,想起了凡高。
或许就在某一个夜晚,他在悲凉的夜空下凝视,用画笔抒发内心的渴望与无奈。他的穷困潦倒,他的疯狂都是为了遵守那些诺言,对自己的,对一个妓女的,对村民的。是怎样的力量支持着他?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也许非凡夫俗子所能理解。但让人愿意相信他的力量和信念来自着一片深邃的辽远。人世沧桑已然失了纯净,而抬头仰望那一方圣洁与辉煌,内心就会充盈着力量。
在当时一些人的眼里,凡高所做的一切只是可笑,毫无意义的。在如冰雹般的流言蜚语下,他并没有退缩。灵感,驱动他手中的画笔赋予星空全新的生命。他渴望在星空中寻求那份执著的快感和超脱的自由。那些耻笑被他用色彩和毅力融化于星空中。
于是,有的人喜欢黑夜,喜欢它的深邃,喜欢它那种叫人琢磨不透的感觉,在黑夜里感到思绪无比的清晰,仿佛可以洞察一切。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在告别了泥泞的昨日后,我们应该用这双眼睛去努力地寻找未来的光明。
狄兰·托马斯说过:“夜是流动的一切。”既然流动,就不可捕捉,浮光掠影,一切都如此迅速。走在喧哗的闹市中,却临近静谧的边缘,对每种风情微笑,却备感凄凉,人与人擦肩而过,心却无法与心并排而行。看街边路灯光线昏暗,洒了一地的无奈。